在陝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代省長婁勤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積極推動帝王陵保護立法工作。這是陝西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立法保護帝王陵。
婁勤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涉及文物工作。在回顧工作時指出,加快完善了基本公共文化體系,免費開放50家博物館;深入推進大遺址保護工作,秦陵遺址公園建成開放。談到總體思路和2013年主要工作時指出,要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步伐,啟動30個文化旅游古鎮建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求進一步搞好“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加快建設考古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工作,重點搞好延安革命舊址群和漢長安城等大遺址保護,積極推動帝王陵保護立法工作;積極推進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完成全省古籍普查登記工作。
這次陝西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文物工作的表述在報告總體文字數量減少的情況,反而是陝西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文物工作時機最多、文字最長和提出帝王陵保護立法、大遺址保護、革命舊址群保護、博物館建設、絲綢之路“申遺”、歷史文化古鎮保護等涉及文物工作面最廣、表述最具體的一次。政府工作報告折射出陝西文物工作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顯現,文物工作成就越來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推動帝王陵保護立法工作,這將在陝西田野文物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意義重大。據了解,陝西共有歷代帝王陵70余座,數量浩繁光耀千秋,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是陝西引以為傲的寶貴文化財富,是中國震撼世界的民族瑰寶。陝西帝王陵分布廣、面積大、等級高、陪葬墓多、保護難度大,特別是近年來帝王陵保護與當地生產生活矛盾越來越尖銳,帝王陵的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立法保護迫在眉睫。2005年7月30日經陝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陝西省秦始皇陵保護條例》、陝西省政府2009年第28次常務會議通過《陝西省黃帝陵保護管理辦法》,都為陝西帝王陵保護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