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福建發現商周時期農業文明遺址 罕見青銅锛出土

福建發現商周時期農業文明遺址 罕見青銅锛出土

日期:2016/12/14 9:43:52      編輯:古代建築史
    福建霍童溪流域是寧德古代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2000年5月至7月間在蘆坪崗遺址和瓦窯崗遺址考古發現舊石器後,福建霍童一帶現再次發現距今約3000多年的商周時期農業文明遺址,一批青銅锛、陶器等殘片被發掘出土。

    寧德市博物館館長鐘亮29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青銅锛是戰國時期的農具,主要用於砍削木料,該批珍貴文物的發現對研究遠古閩東農業文化具有極高價值。

    據鐘亮介紹,此次發現青銅锛的地點位於霍童境內溪尾山遺址,該遺址北依溪尾山,南臨寬闊的霍童溪,西面不遠處為蘆坪崗遺址和瓦窯崗遺址,海拔72米,相對高度34米。

    由寧德市博物館和蕉城區博物館聯合組成的霍童溪流域考古調查隊,今年6月初開始展開霍童溪流域考古調查。考古隊員通過進一步對現場土壤進行采集,在青銅锛發現處附近采集到大量商周時期的陶片、原始青瓷、石器等。

    “青銅锛始見於商代,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但在寧德市乃至福建省仍屬十分罕見。”鐘亮說,這件青銅锛僅余刃部,殘長5厘米,寬4.5厘米,最厚處1厘米,呈單斜面,是在溪尾山遺址頂部發現的,初步推斷年代為商周時期。

    青銅器制作使用可追溯至夏商周時期,主要集中於中國中原一帶(河南洛陽、陝西等地),而此次在霍童境內發現青銅锛,為中原文明已經在商周時期進入閩東提供了有力佐證。這對今後研究閩東先民可能存在更多、更久遠的歷史文明足跡有很好的幫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