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江都郭村 紅色熱土

江都郭村 紅色熱土

日期:2016/12/14 18:42:18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三娘井

三娘井

郭村保衛戰指揮部舊址

郭村保衛戰指揮部舊址

郭村保衛戰指揮部舊址

郭村保衛戰指揮部舊址

    郭村鎮毗鄰泰州市,是揚州、江都的“東大門”。這裡曾發生過“郭村保衛戰”,由此拍攝的電影《東進序曲》曾經名聞遐迩。現在的郭村,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根據地的名頭很響。在這裡,老一輩革命家曾經浴血戰斗,陳毅、葉飛、姬鵬飛等都留下了戰斗足跡。

    郭村老街廟頭街數度繁華 真武廟曾常年香火旺盛

    “郭村曾是江都東北鄉重鎮。明朝初期,"廓村"一詞已有記載,且與"郭村"通用。”郭村文化站副站長秦如生曾翻閱當地族譜,在《許氏族譜》中記載:許氏原籍河南……徙於維揚之東鄉厥邑廓村,見其俗和平,人民淳厚,於是棄讀就耕,卜宅居焉。

    郭村曾經最繁華的老街位於老郭村河北岸,依河勢而建,寬4米,約有一裡地長。在老街西南角,解放前曾有居民多次挖掘到古老城牆的城磚。因為在南首河對岸有座遠近聞名的古真武廟,當地人習慣稱老街為廟頭街。 

    像不少古鎮一樣,廟頭街也是因寺廟而繁華。真武廟常年香火旺盛,當地傳說,唐朝時這裡水災頻繁,故在此地建造寺廟祀水神北帝真武以鎮之。清朝嘉慶年間,真武廟重建。史料記載,當時的真武廟,前後三進兩廂。抗戰時期,真武廟大部分損毀於戰火中。現在踏進位於郭村鎮東進路上的真武廟,重新翻建過的寺廟規模比從前更大,從當年殘存的諸神雕像栩栩如生的造型中,可以窺見曾經的氣勢輝煌。

    沿真武廟旁的東進橋往北,便是古老的廟頭街。“清末民初,泰州客商到此開設了醬園、藥店、雜貨店,民國二十年,這裡鹽商雲集。當地老人講,一裡多長的廟頭街,茶館、飯店、糧行、銀樓、藥店、醬園、燒餅店、鐵匠鋪、雜貨店一家挨著一家,還有揚州、仙女廟等地的糧販到此來征購糧食。”秦如生感歎,喧騰轉眼間凋零,現在大部分店已搬到了新街上,廟頭街更像是一種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象征。

    沿著老街遛了一圈,竟然連一個人都未曾遇到。街道的頂頭掛著一塊“湯池同志故居”的牌子,另一塊牌子上寫著1940年擔任郭村抗日自衛大隊大隊長的湯池的生平事跡。這兩塊牌子表示,在廟頭街上這所現在看似寧靜的住宅裡,曾有過熱血湧動、浩氣充溢的年月。當時的郭村小鎮,其實隱藏著許多這樣的為民族解放而奮斗的熱血青年,他們的舉動似乎與古鎮的風韻並不一樣,但它實實在在是屬於郭村的,是郭村寧靜外表下的另一面。

推薦閱讀:

莆田古街

三河古鎮街巷阡陌的歷史回音

祠堂門為何上黑漆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郭村保衛戰紀念館展廳

郭村保衛戰紀念館展廳

郭村保衛戰中運糧食的獨輪車

郭村保衛戰中運糧食的獨輪車

    蘇北首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 誕生於半腰巷於氏姊妹樓

    地處揚州東隅的郭村鎮似乎向來有臥虎藏龍的本領,在這裡除了有繁華似錦的郭村老街,還隱藏著一條商賈雲集的繁華街道塘頭老街“店門口”。

    “什麼叫"店門口"?”秦如生解釋,顧名思義就是指開店的地方。塘口老街約0.3公裡,並不長,但民國時期戲園、茶館、飯店、浴室、煙店、銀匠店、典當行應有盡有。還有在此聚居400余年、富甲一方的明代名將於謙的後代於氏家族和遠近聞名的於氏姊妹樓、依綠園、於氏家廟。

    今年83歲的於文華是於謙的後人之一,他一直寓居於此,對塘頭老街的歷史甚為熟悉。從塘頭老街過去,就是後人為了紀念於謙而取名的“半腰巷”。“當地有個俗語講,渾身都是汗,到了半腰巷就沒了。”於文華回憶,他們小時候,半腰巷周圍是於氏三大家華麗的大樓房,而半腰巷狹窄,風貫穿而過,夏天特別涼快。“可惜,1940年日本鬼子掃蕩塘頭,燒毀房屋120余間,依綠園和於氏家廟均被毀。幸存下來的於氏姊妹樓不但是現存古建築中的一絕,更是革命歷史的見證。”

    遠遠望去,雖然周圍也曾重新粉刷過,但是於氏姊妹樓有著與周圍房屋大不同的氣象。秦如生說,這是於謙的第十五代子孫,清末翰林於齊慶的故居。“姊妹樓並非如常人想象是一對姊妹住在樓中,其實是因為樓的造型結構特別,才取名叫姊妹樓。”在秦如生指點下,我們才注意到,它的造型確實別出心裁。從正面看,姊妹樓是一樓獨立,但從側面看,卻是兩樓相連,好似孿生姊妹攜手而立,可謂匠心獨運,巧奪天工。

    姊妹樓為磚木結構,青磚黛瓦,雖經歷了百年風霜,仍然傲然挺立。“這與姊妹樓堅固的結構不無關系。”秦如生說,姊妹樓牆體堅固厚實,後牆最厚處達到了84厘米,所用的青磚皆為溱潼磚瓦廠特制,山牆的厚度自下而上自然縮小,在不少牆磚上,我們都發現了特制的銅錢標志。頭頂的木券上雕刻著“有鳳來儀”的圖案,窗棂上雕刻著“五蝠(福)臨門”等等。於文華回憶,姊妹樓前院還有一座花園,園內有石塔、古樹,現在均已蕩然無存了。

    1940年7月,郭村保衛戰勝利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一度曾設於姊妹樓。1940年7月7日,蘇北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江都縣第一屆抗日民主政府在姊妹樓下花廳內宣告成立。"東進"進攻黃橋也是在這裡決定的。”

推薦閱讀:

莆田古街

三河古鎮街巷阡陌的歷史回音

祠堂門為何上黑漆

湖南江華寶鏡山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