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7個文物修復計劃立項 部分受災文保單位開放
日期:2016/12/14 9:43:46   編輯:古代建築史山上文物集體“護坡”
統計文物“傷病”同時,一批文物古建專家赴實地開“藥方”。
市文物局介紹,“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後,本市立即成立災後文物修復工作領導小組和搶險工作隊,組織各區縣文物部門進行現場排查,特別“問診”了長城等位置偏遠的文物建築安全狀況。
有些文物還要看“內傷”。文物部門介紹,一些位於山區的文物,外表沒有發生太大損傷,但其周邊環境受到大雨沖刷損失嚴重。為防止汛期發生文物二次破壞,各單位立即組織進行勘察,山上文物要集體“護坡”,盡快還原周邊土方,對文物本體進行加固,防止次生災害對文物造成破壞。
慈善寺就位於石景山區的天台山。這座寺廟大悲殿內,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這種佛、道兩家共進一堂的殿宇,在京郊已不多見。雖處深山,這座寺廟卻因愛國將領馮玉祥而名聲在外。據考證,民國時期,馮玉祥曾數次居住在此。大暴雨後,該寺碑林西側護坡局部倒塌,受災面積30立方米,管理使用單位用20天時間初步完成搶修工作。
文保單位每天報搶險進展
8月3日,市文物局要求各區縣緊急購置抽水機、發電機、搶險支撐器材、沙袋和搶救工具,提高各區縣緊急災情的處置能力。“每天有專人負責整理區縣文物受損情況和排險工作信息,向有關部門報告。”市文物局文保處有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市文物部門結合本市文物修繕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修繕計劃,已經完成了萬壽寺、大鐘寺、香山寺、沿河城等77個立項審核工作,項目覆蓋全市16個區縣。
另外,部分受災的文保單位已經對外開放。比如,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內,6大化石地點中,鴿子堂、頂蓋堆積、新洞暫停開放,但其他景區仍正常營業。目前,文保、地質專家已赴現場評估研判,搶修方案將在下周設計完成。
市文物局介紹,由於最近一個時段的頻繁降水,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墓葬周邊土壤地下水飽和,造成墓坑濕度嚴重超標,達到85%。因為無有效除濕手段,造成墓葬土體、骨骼滋生霉菌。博物館及時采用臨時措施,並購進除濕設備,對墓葬進行緊急抽濕,在抽濕系統運行期間濕度暫時降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