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東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沈陽

東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沈陽

日期:2016/12/14 18:40:23      編輯:古代建築史

 

   “盛京”——沈陽

    沈陽位於松遼平原的東緣,遼河支流渾河出山口的北側,是清初的都城,現代化的重工業基地。

    沈陽地處渾河(古稱沈水)之北,中國古代習慣把水的北面稱之為陽,沈陽的名字便由此而來。沈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7200多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風光旖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周代(約公元前11世紀)以前隸屬營州,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屬遼東郡,西漢時期(公元前206-24年)稱侯城,遼代(960-1127年)置沈州,並用土夯築城牆,這是沈陽建城之濫。金代(1127-1279年)沿用沈陽之名,元代(1271-1368年)重新創建城郭,改稱沈陽路。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從遼陽遷都沈陽,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盛京,成為大清王朝的國都。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為陪都。清統一中國後,1657年在沈陽設奉天府。1945年,恢復沈陽名稱。

    沈陽作為清代盛京、陪都,留有眾多文物古跡。盛京皇宮號稱“關外紫禁城”,是沈陽名城的象征。沈陽東陵公園是努爾哈赤及其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墓福陵。沈陽古跡還有永安石橋、遼代無垢淨光捨利塔、長安寺、實勝寺、南清寺、太清宮等。

    沈陽老邊餃子有150年的歷史,是享譽東北地區的風味食品。因調餡、制作均有獨到之處,風味獨特。李連貴熏肉大餅具有140年的歷史,其醬肉褐黃明亮,熏香濃郁,其大餅外酥裡軟。馬家燒賣則是沈陽地區馳名的回民風味食品,亦有180年歷史,那家館白肉血腸是滿族風味菜肴。

    1986年國務院公布沈陽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哈爾濱中央大街


    “丁香城”——哈爾濱

    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東端,美麗的松花江由西向東穿城而過。哈爾濱是輻射全省旅游景區的交通樞紐,以冰雪、避暑旅游為主要特色的多功能旅游城市。

    哈爾濱歷史源遠流長,據考古證實,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哈爾濱一帶就有人類在這裡活動。約在距今5000年前後哈爾濱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哈爾濱已發現10余處史前文化遺存。大約距今3000年左右的殷商晚期哈爾濱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素有“丁香城”美譽的冰城哈爾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荟萃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於一身,融合中外文化精要於一城。文廟、極樂寺、西方古典建築、造型奇特的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將市區裝扮得多姿多彩。市內建築中西合璧,格調鮮明的各式建築,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經典之作比比皆是,使人仿佛置身於中世紀的歐洲,充滿濃郁的異國風情和民族風俗。特別是歐式建築荟萃的中央大街,雅潔明快的建築色調,盡顯繁華如錦的都市風貌。哈爾濱周邊的扎龍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鏡泊湖風光、五大連池火山巖礦泉都獨具魅力。在黑龍江省少數民族中,鄂倫春族、赫哲族、蒙古族、朝鮮族和滿族特點淳厚。

    1994年國務院公布哈爾濱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