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遺址 盛世重輝
日期:2016/12/15 0:26:42   編輯:古代建築史12月16日上午,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開園盛典在江蘇南京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舉行。這是繼釋迦牟尼佛頂骨捨利供奉大典後,中國佛教界的又一盛事。
“大報恩寺要面向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完成對報恩文化、佛教文化的傳遞。”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隆相法師告訴記者。
大報恩塔內供奉的七寶阿育王塔。光明日報通訊員 朱蕾攝
千年遺址 遺存豐富
2008年8月,在大報恩寺遺址地宮發掘工作中,挖掘出土了“佛頂骨”“感應捨利”“諸聖捨利”等佛教聖物,同時還出土了金、銀、玉、玻璃、水晶、瑪瑙、絲綢、香料等各種質地的珍貴文物230余件套。繼佛頂骨捨利被迎請至牛首山後,當年同時出土的另一件聖物——感應捨利在16日從棲霞寺被迎請回曾經瘗埋它千年的聖地——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整體景區包括九大景觀,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徐寧表示,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不僅是傳承千年佛脈、博覽佛教藝術的殿堂,也是體驗報恩文化的精神家園。據介紹,整個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占地面積約200畝。其中,遺址公園一期為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核心區,包括遺址保護區、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大報恩塔等。記者看到,高98米的大報恩塔一身青色,由輕鋼結構和玻璃築成,感應捨利便供奉於其中。一期還展示了地宮出土的石函、鐵函、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椁等千年國寶,保護性地展示千年地宮、畫廊等大報恩寺遺址。
大報恩寺的前世今生
漢學家吳世昌曾在《金陵大報恩寺塔志》序言中寫道:“南京報恩寺塔,為近世東南最壯麗之建築。”
追溯歷史,金陵大報恩寺是南京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寺廟,也是中國的佛教中心之一。東吳年間,孫權修建了曾有“江南第一寺”之稱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明成祖時期,朱棣又重建大報恩寺及九層琉璃寶塔,自此大報恩寺成為明代最著名的皇家寺廟,被譽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據史料記載,九層琉璃寶塔塔身高達78米,九層八面,通體琉璃,每層的屋檐角下都懸掛著銅制的風鈴,在有風的日子裡,清脆的鈴聲可以響徹南京城。在太平天國時期,大報恩寺與寶塔毀於戰火。
2007年南京啟動了大報恩寺重建工作,並開始為期四年的考古發掘。2008年在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干寺地宮,出土了“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國家級文物與佛教聖物。2010年“佛頂真骨”“感應捨利”“諸聖捨利”盛世重光,大報恩寺遺址也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稱之為“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
佛教聖地 價值突出
“豐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和眾多的佛教文化遺存使南京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佛教文化之都。”談及建設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意義,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賴永海表示,南京大報恩寺遺址規格高、規模大、遺跡遺存豐富、保存完整、價值突出,對今後南京佛教文化事業的發展影響巨大而深遠。“因此我們奉行保護為主、考古先行、面向公眾、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考慮教育、文化、考古等各項功能,對大報恩寺遺址進行保護與開發,建成兼顧多種社會效應的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韓冬青認為,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是中國遺址保護與國際先進理念對接的重要表現。“遺址保護最重要的就是重現遺址的原真性。”韓冬青說,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有三大定位:第一是對大報恩寺遺址本體進行系統保護;第二是在保護的基礎上做好系統展示,向游客呈現南京的佛教聖地;第三是在展示的基礎上,使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成為有佛學文化內涵和報恩文化內涵的文化活動場所。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