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復建香山永安寺再現乾隆時期歷史原貌
日期:2016/12/14 20:22:18   編輯:古代建築史作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主景之一的香山永安寺,坐落於香山公園南麓,依山而建,占地面積約55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900平方米,具有“前街、中寺、後苑”的獨特建築風格。前部有買賣街;中部寺院依山疊落,有接引佛殿、天王殿、圓靈應現殿;後苑有眼界寬廳、水月空明殿、薝卜香林閣、青霞寄逸樓等精美的園林建築。
香山永安寺“創自李唐,沿於遼金”,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000多年前的盛唐時期;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金世宗重修香山寺,賜名“大永安寺”。此後元、明、清歷代不斷修繕擴建,至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香山興建靜宜園,永安寺被列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乾隆皇帝賜名“香山大永安禅寺”,成為中國古典禅寺與山地園林的完璧之作,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美學和人文價值。
如今,這座千年古剎僅存殘壁頹垣。為此,北京市將香山永安寺的復建列為百項古建築修繕工程之一。近年來香山公園和北京文物保護部門對佛殿區、後苑區進行了初步整修,清理出大量瓦件、磚雕、柱頂石等建築構件。根據對歷史圖紙、文獻的深入研究,香山永安寺原建築格局已基本廓清。
據悉,香山永安寺修復工程擬分兩期實施,計劃於2014年底完工。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進行巖土加固(含護坡牆修復);二是在香山永安寺院落原址修復建築物,包括文物建築22座,以及台階、甬道、院牆、假山、幡桿等;三是進行配套道路、綠化、給排水、電力、消防、安防、市政管線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恢復寺廟原有造像和陳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