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傳統茶道文化|晚明時期文人尚茶之風

中國傳統茶道文化|晚明時期文人尚茶之風

日期:2016/12/14 22:02:44      編輯:古代建築史
晚明時期,文人文化空前繁盛。由於科舉制度的弊端、官場混亂等多種原因,文人不能、或不願入仕而衷於“市隱”,借園林營造、焚香品茗、撫琴賞花、器物收藏等雅事,以追求一種閒逸清雅的生活情致。故而晚明時期,淪茗、造園成為文人隱逸生活的情感寄托。


  茶飲以其清韻歷來為古代文人雅士所好,至晚明則更甚,癡迷於茶飲的文人眾多,如徐渭、張岱、袁宏道、陳繼儒、許次纾、屠隆、文震亨、李漁等。晚明文人烹茶之時多有焚香相伴,又有眾多妙處。據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的《影梅庵憶語》所記,其與董小宛在水繪園的遺民生活中仍精於此道,煎水分茶,焚香缭繞。


  園林是晚明文人閒雅豐富的隱逸生活之空間承載,文人於園林中“讀理義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煮茶、寓意奕棋”,不亦樂哉。宅園之境可寄放文人身心,激越著文人的才情意趣,同時又是文人長物的空間承載和隱逸、交游之地。其所展現的生活集中於園林布置、風景游賞、器物玩賞、禅學佛理等之中,與文震亨之《長物志》、李漁之《閒情偶記》、高濂之《遵生八箋》、張岱之《陶庵夢憶》中所展現的文人生活大抵相同。


  從晚明文人的小品文中可看出,這一時期文人造園的整體審美價值觀上仍崇尚天然簡遠,追求園林景色自然簡雅之趣。文人園林無論擇址於山林郊野或是市井城中,置石的選擇、植物的栽種、情境的營造都極力追求一個自然清幽、雅趣盎然的空間環境,不同程度地契合山野自然的幽靜與城市生活的豐富性,使園林成為隱逸、閒雅生活的性靈寄托。


  在隱逸情結下,文人於園林中“讀理義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煮茶、寓意奕棋”,在焙水煮茗、慢飲品賞間更可得園居之無窮樂趣。


  以藝文雅事為癖的文人們於園中集會之時,各盡素日造詣所長,在園林風景游賞中相伴了繪畫、調琴、舞樂、古玩賞鑒、觀劇等藝文活動的樂趣,自然與人文契合平衡於文人對園林空間的使用與感知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