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組織召開2011年長城保護工作會議暨長城保護規劃編制研討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和長城沿線16個省級文物行政部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文物出版社、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部分省級長城保護規劃編制單位的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童明康在講話中總結了2010年長城保護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認為2010年長城資源調查和保護規劃編制、“四有”基礎工作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國長城資源調查田野工作全部如期完成,基本摸清了長城家底,為實現長城整體保護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十一五”長城保護工作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十二五”時期,長城保護工程要實現三個總體目標,包括編制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以此引領和帶動長城保護工程的全面推進,形成層次分明、協調統一、指導有力的長城保護規劃體系;建立較為完善的長城保護管理體系,全面完成長城“四有”工作;全面排除長城的重大險情,使長城保護的總體狀況得到較大改善。
童明康全面部署了2011年重點推進的五項工作:一是提高保護意識,加強監督管理。充分認識長城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保護管理職責,落實相關的人員、經費保障;加強涉及長城的新建項目審批工作,提高審批質量和工作效率。二是整合調查成果,提升管理水平。重點抓好長城資源調查數據檢查驗收與整合入庫、長城資源信息系統完善與開放、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專題數據生產與長度量測、長城資源調查報告編輯出版等項工作。三是夯實基礎工作,加強能力建設。扎實推進“四有”基礎工作,加強長城保護機構和隊伍建設,逐步提升現有隊伍的保護管理能力。四是堅持規劃先行,保護遺產價值。全面展開長城總體保護規劃和省級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由規劃人員、長城資源調查人員和長城保護機構人員共同組成編制團隊,對長城遺產分級分類制定相應的保護、展示和利用措施,增強規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五是加強本體保護,堅持最小干預。有計劃地對長城資源調查中發現重大險情的長城段落分批開展搶救性保護修繕,消除重大的安全隱患。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原則,保持各時代長城原汁原味的風貌特色。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文物出版社在會議上分別介紹了長城資源調查總報告編寫、長城資源信息系統、長城資源調查報告出版等相關工作進展,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介紹了建立長城保護規劃體系的工作思路、計劃,以及長城保護規劃編制的有關要求。
與會代表在討論中就落實童明康講話要求,在“十二五”期間加快推進長城保護工程,尤其是對2011年開展長城保護規劃編制、長城認定、“四有”基礎工作、搶救性保護工程、加強保護管理和日常監測、經費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