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傳統居捨文化之李漁《閒情偶寄》的意境內涵

中國傳統居捨文化之李漁《閒情偶寄》的意境內涵

日期:2016/12/14 22:02:44      編輯:古代建築史
居室乃安身之所,也是用心之地。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才名震世,將戲曲理論、養生之道、園林建築盡收其於《閒情偶寄》。其中的《居室部》、《器玩部》講述了室內設計陳設之道,即房捨貴與人相稱,開窗妙在借景,途徑便於捷妙於迂,牆壁堅而家始堅,聯匾各出心裁,竹石可療俗。


  器玩制作竭思窮慮,變俗為雅,布置務在縱橫得當,忌排偶貴活變。其中又細陳床要生花嗅香,著裙保潔。帳要有骨服帖,還要加鎖蔽風隔蚊。各類家具巧納多用,務求美觀新奇。古董珍玩只宜富家,爐瓶屏軸妙在點鐵成金善變詩意。茶具中砂壺錫瓶為上,酒具中玉能顯色犀能助香,而瓷杯雅素當首重。碗碟花紋不必太繁,取其筆法生動顏色鮮艷而已,最忌用字裝飾。 

一部《閒情偶寄》,極致的诠釋出居室設計陳設之道,深邃的中國文化意蘊和傳統的居室美學皆在這裡一一呈現。

一、房捨與人,欲其相稱
中國美學,道尚素樸、墨倡節儉,法貴簡明,釋崇超然。李漁崇尚儒家思想,即“率性”、“任真”、“解脫”的精神內涵,返樸歸真,以得精神自由與靈魂安寧。在他看來,置宅安身首先是一種基本需要,“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衣貴夏涼冬 ,房捨亦然。”,居室大小應與人相稱,以人為尺度,才舒適可人。

二、居室風格貴雅素而新奇
李漁認為:“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當崇簡樸,即王公大人,亦當以此為尚。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凡人止好富麗者,非好富麗,因其不能創異標新,捨富麗無所見長,只得以此塞責。” 

他一心倡導“雅素而新奇”的居室風格,“凡予所言,皆屬價廉工省之事。”“ 古語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予貧士也,僅識寒酸之事。欲示富貴,而以绮麗勝人,則有從前之舊制在。”


  李漁注重創新,認為凡立戶開窗安廊置閣事事皆仿名園,纖毫不謬,是抄襲陋風。而他“性又不喜雷同,好為矯異,常謂人之葺居治宅,與讀書作文同一致也。”“以構造園亭之勝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標新創異之文人;下之不能換尾移頭,學套腐為新之庸筆,尚囂囂以鳴得意,何其自處之卑哉?”

對於園林設計,李漁強調藝術以無法為至法,而造園因地制宜,“總無一定之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非可以遙授方略者矣。”李漁的戲曲美學以結構第一,詞采第二,音律次之,他認為文章書畫俱是“結構全體難,敷陳零段易”,藝術大家重全幅規模,“氣魄勝人,而全體章法之不謬也。”園林藝術也如是,“山之小者易工,大者難好”,可以以土代石,土石相伴,草木滋生,則渾然一體,生機盎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計成《園冶》),這正是文人造園的至高境界。

三、書房布置中的文人情趣 
李漁的居室美學體現了中國文人的雅興樂懷,其將文人生活元素集合展示而出,形成鮮明的文人詩畫般的風雅居室風格。

李漁的書房裝飾,實用之外,尤重書香意趣。書房頂格用糊紙做成“手卷冊頁”形狀,“簡而文,新而妥”;書房地磚“能自運機”,“使小者間大,方者合圓,別成文理,或作冰裂,或肖龜紋”。

書房借景扇窗梅窗巧絕,而亂石壘成的牆頗具禅意,“泥牆土壁,極有蕭疏雅淡之致”。“廳壁不宜太素,亦忌太華。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須濃淡得宜,錯綜有致。”“書房之壁,最宜潇灑。壁間書畫自不可少,然粘貼太繁,不留余地,亦是文人俗態。”

四、居室美學與修身治世之道
“居室器物之有公道者,唯牆壁一種,其余一切,皆為我之學也。然國之宜固者城池,城池固而國始固;家之宜堅者牆壁,牆壁堅而家始堅。其實為人即是為己,人能以治牆壁之一念治其身心,則無往而不利矣。人笑予只務閒情,不喜談禅講學,故偶為是說以解嘲,未審有當於理學名賢及善知識否也。”

李漁將修身治世之道引入生活情致,於行中求知,於知中踐行,並未流俗為工匠,也不高蹈作聖人,不過是生活常態中彰顯智慧情趣,更符合現代人的性情行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