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黃村

黃村

日期:2016/12/14 18:33:41      編輯:古代建築史

黃村

    黃村,因一座古民居“蔭馀堂”漂洋過海落戶美國波士頓而享譽海內外。

    這裡是一個千年古村,山水與人文景觀結合得非常完美。它位於休寧縣城南15公裡處,是一個典型以糧、林、茶為主的皖南小村。作為鄉村旅游福地,它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現有保存完好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進士第、中憲第、黃村小學、月池塘,以及建於明清年間的眾多古民居等,還有蔭馀堂、上門廳、男祠、女祠、鄉賢裡、尼姑庵、關帝廟、牌坊群等眾多古跡遺址。

    黃村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福地品牌,修繕了和搶救了一些文物古跡。特別是得到了中美“蔭馀堂”徽文化研究院的鼎力支持和全力打造後,投入了大量資金對中憲第、進士第、外學堂等進行了維修保護。使黃村再現當年進士第的風采,吸引了海內外的極大關注。

    村落主要以孫姓和黃姓聚族而居,明清兩代經濟文化尤為發達,素有“金黃村、銀古築”之稱。原有“竹溪垂釣、楓林稱觞、古寺夕陽、芳亭攬秀、葛社催耕、茅崗步日、霞塢橫雲、前山積雪”八景,並建有四角飛檐的文昌閣、獨具匠心的武曲樓、涵遠樓、宏偉壯觀的紅門祠堂、幽靜典雅的集成書院(建於元朝年間,為古黟最早創立的書院,整個院落現基本完好)、賞心悅目的花園等一大群古建築,是古黟西南舊時的風景勝地。

    古築村三面山坡簇擁,南面田野開闊、風景秀麗,遠處四周青山拱秀、山巒起伏,新安江支流源頭——武溪河橫貫村前。自宋朝伊始,各具特色文化發展的兩個古村落就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舊時的古築街是古驿道的必經之地,在上世紀30年代仍是保留60余家店鋪的繁華商業街。同時黃村至今保存一條古時寬闊的“大夫街”,優美絕倫的石雕門樓相對排列。歷來崇尚文教、儒商的古黃村人才輩出,最具名望的是晚清時期的篆刻家黃士陵。

    黃士陵故居,其故居位於黃村下頭園,坐西朝東,為四合院內二樓結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但仍保存完整。故居又因院門外的肇公祠有兩株古槐樹,別名“古槐鄰屋”,其前有小庭院,門設左首,右側是一間書房,餐室。正廳窗棂雕飾精美,堂前原掛有黃士陵自書篆字木聯“古槐擇美裡,瑞行延清芬”。書房原有清代詩人黃遵憲書寫的楹聯:“處士節獨苦,先生藝絕倫”。正廳後緊連著一幢小樓房,名為“問梅花館”,別號“笑沒草堂”是其子黃石(字少牧,晚號笑沒)於民國年間建造,與故居渾然一體。

    黃村的特色之一——黃金竹,素有黃金之稱,其原因在於色澤上特有的金黃色。據統計,黃金竹已經為數不多,只是在黃村少量分布,可以這樣說,黃金竹已經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危險。

    悠久的歷史,淵遠的文化造就了黃村,也造就了黃村人,黃村歷代名人輩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1. 東源修繕黃村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