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奂的——傳統建築藻井
日期:2016/12/15 0:26:01   編輯:古代建築史基本簡介
藻井通常位於室內的上方,呈傘蓋形,由細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繪有彩畫、浮雕。據《風俗通》記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東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同時裝飾以荷、菱、蓮等藻類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壓伏火魔的作祟,以護祐建築物的安全。
傘蓋形藻井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頂裝飾,因和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結構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簡化了中國傳統古建層層疊木藻井的結構,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主題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內,周圍的圖案層層展開。由於藻井處於石窟內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
北宋時期的敦煌藻井
發展歷史
藻井在中華建築中它也稱得上是一種特殊的形制,它的發展由簡而繁,由實用結構形狀而演變為裝飾的構造。
木制藻井
明代之後,藻井的構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發展,極盡精巧和富麗堂皇的能事,除了規模增大之外,頂心用以象徵天國的明鏡開始增大,周圍放置蓮瓣,中心繪雲龍。後來這中心的雲龍愈來愈得到強調。到了清代就成為了一團雕刻生動的蟠龍。蟠龍口中懸垂吊燈,不失原來明鏡的形式。由於清代的藻井流行能為頂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稱為龍井了。
北京隆福寺藻井
蟠龍口中懸垂吊燈藻井
金華府城隍廟藻井
藻井形狀
藻井的形狀有圓形、四方形、橢圓形成螺紋回旋形以及八卦形等。這些藻井,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中華木造建築一項繁什的裝飾技術。因為匠人不必用鐵釘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井。圓形藻井的直徑是十八尺。頂端最小圓圈內有蟠龍一只,口銜吊燈。
按其方井結構和中心紋樣可分為五類:
①方井套疊藻井:是北朝平棋圖案的遺風,只得保留了方井套疊框架的結構,井內紋樣卻有多樣變化。
②盤莖蓮花藻井:是隋代獨有的一種藻井,特征為井內是一八瓣大蓮花,蓮花周圍盤繞變形莖蔓忍冬紋,紋樣傾向自然形態。井外有圓形連珠紋、忍冬紋、白珠紋三道邊飾,長、大精美的三角紋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沒有程式,形象新穎,千邊萬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
③飛天蓮花藻井:井心較寬大,大蓮花周圍畫若干飛天繞蓮花飛翔,此類藻井裝飾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間,讓人有一種舉首高望空曠遼闊的感覺。
④雙龍蓮花藻井:井心蓮花兩側畫作二龍戲珠狀,藻井四周畫十六飛天撒花奏樂,內外呼應,有強烈的動感。
⑤大蓮花藻井:井內只畫一朵大蓮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邊飾層次較多,簡練清新。
藻井的出現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墓室頂上已有藻井裝飾,上面刻畫著藕莖類的水草植物,常見的有菱角、荷花或蓮葉。古人迷信,認為水草可以壓火。《風俗通》雲:"井者,東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壓火災也。"當然,這只是一種良好的意願。
紫禁城,作為明清官式建築發展的巅峰,在這種小木作的構造方面則極盡精巧之能事。從現存的這些藻井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特點包括:結構十分復雜,多種圖形結合在一個藻井之內;構成藻井的貼金斗拱小而密集;象征皇家的木雕龍大量出現等等。
在傳統的觀念上藻井是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象徵。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築中應用。所以 藻井多用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部位。現存最早的木構藻井,是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的藻井,建於984年,為方形抹去四角 ,上加斗八( 八根角梁組成的八稜錐頂)。
1、北京故宮太和殿上的蟠龍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設一圓井,當中為一突雕蟠龍,垂首銜珠,稱為龍井,是清代建築中最華貴的藻井。
2、交泰殿藻井與太和殿藻井結構相仿,亦為盤龍銜珠藻井
3、養心殿
值得一提的是,養心殿並沒有完全采用金色,在圖形結構上使用了綠色,使整個藻井的藝術感覺頗具獨到之處。
4、養性殿
從這個名字不難看出這座宮殿與養心殿之間存在的某種聯系,養性殿正是清乾隆帝退位前後,仿養心殿建造的一座宮殿,專為自己的太上皇生涯而准備。養性殿的藻井與養心殿亦頗為相似,不同的只有結構的顏色。
5、皇極殿
6、齋宮
7、南薰殿
8、萬春亭
9、千秋亭
10、浮碧亭
11、澄瑞亭
12、慈寧宮
13、壽康宮
來源: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古建築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