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之交的楓泾古鎮
日期:2016/12/14 23:57:27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楓泾地處上海西南,過去,她地處吳越交匯,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她與滬浙五區縣(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楓泾是一個經濟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生態新鎮、國家衛生鎮、上海市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楓泾景區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和新滬上八景。
楓泾歷史悠久,1500年前以成集市。從宋朝開始,楓泾一地就南北分治,歷經五個朝代,以鎮中界河為界,南屬嘉興府嘉善縣,北屬松江府華亭縣。一座界河橋,分跨吳越兩地,使得多少年來吳越兩國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這裡獨特的地域文化。
楓泾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眾多,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之稱。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和平、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群,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水鄉古鎮。楓泾鎮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清代前有狀元3人,進士53人,舉人125人,文化名人235人。著名的有唐朝宰相陸贽;宋朝狀元許克昌;明代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台及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寺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容城;近現代國畫家俞明,圍棋國手顧水如,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朱學范,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程十發;著名漫畫家丁悚、丁聰父子以及早期共產黨人、革命烈士袁世钊、陸龍飛。楓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齊全的古鎮,眾多的祠堂廟宇構成了楓泾鎮除伊斯蘭教之外的四大宗教匯聚齊全的獨特的宗教文化。
楓泾的畫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歷史上有元末明初專攻山水畫家的張觀、清代畫家沈映晖,現代的有國畫大師程十發、漫畫界泰斗丁聰以及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楓泾既是國畫大師程十發的家鄉、又是漫畫大師丁聰的故裡,還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影響的“三畫”集中於楓泾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現在,在楓泾古鎮景區內就有程十發祖居、丁聰漫畫陳列館、金山農民畫世家展示中心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