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一位中國藝術大師的回歸

一位中國藝術大師的回歸

日期:2016/12/14 9:54:25      編輯:古代建築史
    雅州,一座文化古城,人傑地靈,清新脫俗之地,自古孕育代代文人雅士,藝術大師輩出!

    楊超,從雅安寶興走出去的孩子,如今已是享譽中國的藝術大師了!

    他,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懷著對故鄉的無限眷念,懷著對雅文化至高無上的崇敬之情,回來了!

楊超(右一)2012年邂逅茶馬古鎮

藝術建築作品:華能涪江流域風光台

    楊超,中國高級室內建築設計師,中國高級景觀設計師,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雕塑家。1964年4月,生於雅安寶興縣,現居於上海、成都二地。主要獲獎藝術作品:達摩像(木雕)、虎一家(木雕)、華能涪江流域水電文化(環境藝術)、琴台路秦磚漢瓦(環境藝術)……

    在漫步陳年新聞資料時,一次偶然的翻閱,天府早報一篇題為“我的傑作秦磚漢瓦鋪上琴台路”的文章引起了本報記者的注意,這個在上海外灘淘浪漫,琴台路上淘古韻,蒙頂山下淘風雅的中國藝術大師從此進入到媒體的視線。

    16歲那年,體魄壯碩,靈氣俊朗,比一般孩子要高出一頭的楊超,跟著父親上山學習石藝,在寶興石場飛舞著鐵錘,石屑紛飛,與石結緣。三年裡,一個個粗野之石,一座座狂放之崖,在父子二人的智慧、技藝和汗水中,件件飛禽走獸、花鳥人物被雕刻得栩栩如生,走進雅安大地,流入蜀中各地市州!學徒期間,本著“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荒於隨”的祖訓和父親嚴教之下,楊超身上的藝術天分在石場裡被激發出來了,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終身不變,矢志不渝。

    1982年,為追求藝術夢想,探尋人生價值,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懷著對故鄉和親人的無限眷戀,楊超背起行囊,依依不捨地只身前往北京,輾轉半載,幾經周折,憑著自己扎實過硬的石刻技法和藝術天分,楊超終於走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北京建築藝術雕塑工廠,在那裡一呆就是三年。在此時期,楊超師從白瀾生、李貞祥、趙立場三位藝術家,參與了北京頤和園、八寶山革命公墓、石景山、十三陵石刻修復等眾多的著名環境藝術項目的制作、雕刻、安裝等重大工程項目,可謂收獲頗豐,其藝術品德和才能得到了全體專家、學者和藝術家的認同。但最讓楊超慶幸的是被中國著名雕塑家龍德輝收為嫡傳弟子,並被特招進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進行系統的藝術學習和深造,期間創作出了安徽安慶市戊戌六君子徐錫麟像、貴妃出浴等雕塑藝術作品。

    1991年,楊超應邀前往上海發展,其藝術生涯正式起航!

    上海東方明珠

    他樹起第一座藝術豐碑

    馳名中外的上海外灘,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出無數傳奇。楊超在上海如魚得水,揮灑自如,在成功打造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上海大眾華亭五星賓館、徐家匯商業美食城、大明百貨商場等一大批公共環境和商業項目之後,參與了上海東方明珠觀光廳空間藝術打造的全球招商,與全球同行同台競技,通過數十輪評選後,在工藝設計、材料設計、施工組織、質量控制、維護維修、環評、科學性和可實現性等方面,其各項指標遙遙領先於競爭者。裝修出來的東方明珠觀光廳通過了最嚴格的驗收評審,贏得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認同,贏得了世界來賓的好評。東方明珠項目的成功,一舉確定了楊超在上海環境空間藝術界的地位,成為上海著名大師,樹立起了他藝術人生中的第一座豐碑,也是雅安人在上海取得巨大成功的佼佼者之一。

    成都琴台路秦磚漢瓦

    讓他名揚四海

    在上海成功發展八年後,游子之心油然而生,楊超抑制不住悠悠懷鄉之情,1998年毅然返回成都。回到成都立即受到伊籐洋華堂成都公司邀請,承擔春熙路伊籐洋華堂的內部裝飾與藝術營造,一舉取得成功。在隨後的時間裡,成功打造了包括四川省政務服務中心、琴台路、寬窄巷子後期項目、文殊坊設計會審、新會展中心藝術景觀部分、川信大廈、華能大廈、成都房地產交易中心、電子大廈外裝工程等數十個川內著名工程項目。特別是琴台路的成功後,天府早報一文《我的傑作秦磚漢瓦鋪上琴台路》見證了楊超的藝術境界更上一層樓,每天來琴台路游覽、觀光的中外游客絡繹不絕,名揚四海。楊超的四川楊子工程有限公司因此將自己的名稱刻上琴台路,永載琴台路,標志著楊超超凡的藝術才能受到了成都市政府及全市人民的充分肯定。

    蒙頂山茶馬古鎮

    楊超塑造風雅世界

    讓每一片磚,每一塊瓦都散發濃郁的情感;

    讓每一滴水都映射古鎮的光輝;

    讓每一片色彩都散發浪漫的信息;

    讓每一間商鋪都充滿無盡的財富;

    讓每一個角落都有耐人尋味的故事……

    5月27日 ,在首次“茶馬古鎮藝術空間設計座談會”上,中國著名藝術大師楊超用一連串排比句,描述著他的藝術構想,隨著幻燈片不停地切換,一千多年前的茶馬古鎮躍然眼前,栩栩如生,整個會議室的嘉賓目不轉睛地盯著投影幕,已然忘卻了時間,這就是文化與藝術集合的魅力,也是大師的魅力!

    蒙頂山下,一個超越四川十大古鎮,演繹風雅的茶馬古鎮正在蘊育。這是茶馬古鎮的新生,更是茶馬文化的新生。那麼,在中國著名藝術大師的手筆之下,等待解開面紗的茶馬古鎮,將會以怎樣的風雅邂逅世人?讓我們一同走進楊超大師的風雅世界吧……

    他認為

    雅文化才是雅安茶馬交易文化的根

    2012年3月,楊超受邀參與雅安茶馬古鎮的藝術空間設計,當茶馬古鎮這個詞匯傳入楊超的耳裡,久違的茶馬交易文化情結,久違的茶馬古鎮,一下子扯動了曾經住在茶馬古道旁邊這個游子的心,楊超的心再也無法平靜……

    對於茶馬交易文化、對於茶馬古道、對於茶馬古鎮,楊超有太多的話要說。雅安普遍認為背夫文化是川藏茶馬古道文化的代表,茶馬古道文化是茶馬交易文化的代名詞,但楊超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見解,他認為:茶馬交易文化無論從其歷史地位還是其實質性內容,茶馬交易文化都是中國古代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儒家文化和貿易文化,加上蒙頂山茶文化和三雅文化的地域根文化,就進一步標識了茶馬交易文化是中國雅文化的本質屬性,因此,茶馬交易文化是中國雅文化的具體體現,而不能僅僅局限於茶馬古道文化。茶馬古鎮藝術空間設計,應該以中國雅文化為指導思想,從雅安地域根文化入手來诠釋和演繹茶馬交易文化,來打造茶馬古鎮,才擔當得起歷史的重任。

    他設計

    茶馬古鎮的三個理念

    一流設計理念才能創造出不朽之作,一個不朽之作才具有永恆的珍藏價值。關於茶馬古鎮的設計,楊超提出,要以色思溫、貌思恭、載色載笑為最高設計標准,以根文化、遺址化、易文化(融合文化)為設計理念,並使之三位一體,做到自然天成,才能取得成功。三大設計理念為:一是充分體現雅安根文化,植根於雅安本地地域文化;二是在打造茶馬古鎮時應該盡最大努力克服現代人的行為痕跡,盡量多地使用具有歷史痕跡感的元素;三是要充分彰顯茶馬交易、茶馬古道、茶文化、三雅文化的融合特點,使之成為茶馬交易文化集大成者,對歷史做出最合理的交代,才不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他提出

    打造茶馬古鎮的五條思路

    為了保證茶馬古鎮的成功打造,楊超大師進一步提出了五條思路:

    一是建立一個“開放性平台”。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茶文化聖山,茶馬古鎮作為川藏茶馬古道起點地位不可顛覆,但茶馬古鎮原址恢復難度大。所以,整個創意團隊立足雅安實際,提出了“開放性平台”的打造思路,是在吸收雅安社會各界人士的智慧下,將茶馬古鎮打造成為中國最好的古鎮之一,形成新茶馬印象。開放性的平台,足以讓藝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沒有人能比雅安更了解雅安,藝術並不“自私”,“開放性平台”是對茶馬文化、雅安文化的尊重,所以整個創意團隊誠邀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希望集全市之力將茶馬古鎮打造成為全市人民的優秀作品,全川最具特色的魅力古鎮。

    二是全面實施“本土化”建設。立足於“遺址化”的設計理念。茶馬古鎮在打造時,采用了“本土化”打造思路——基於當地的民俗、民風、民居,采用歷史傳承材料,包括工匠、材料、施工工藝全部取材於名山,以充分發揮區域性的建築特色。“遺址化”打造就是將已經具備了歷史文化密碼的素材進行搜集和藝術再創作,所以茶馬古鎮不是現代版的仿古古鎮,而是前所未有的,具備“歷史博物館”價值的商業典范。正如雅安市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書謙所說,茶馬古鎮具備了茶馬文化教育基地的實質,奠定了茶馬古鎮在歷史上的價值地位。例如,創意團隊通過走訪發現名山一帶的建築常以“中國雅石——紅砂石”作為建築材料,創意團隊將搜集這些石材進行古鎮打造,將這些歷史“碎片”拼湊成完整的故事。所以,在茶馬古鎮,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擁有自己的故事,會讓人產生無窮的親切感。

    三是“現場創作”。現場創作是指茶馬古鎮的每一幅畫面的構成都是由整個創意團隊現場創作而成,一石一木,一景一觀,都由現場寫意創作而來。

    屆時茶馬古鎮將作為整個創意團隊現場創作基地,茶馬古鎮的打造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場數百人現場寫生、藝術創作的實景演示,“由情生意,由意生景”——由對茶馬古道的感情產生古鎮意境,由對茶馬古鎮的意境感應產生實景創作靈感。簡單的,比如一條路,該在什麼位置,怎樣走,怎麼樣才能體現兩百多年前的情景。這條路的每一塊石頭該如何堆砌,達到怎樣的視覺感等,這些都出自現場,出自藝術意境。所以,茶馬古鎮是一個無法施工的項目。這樣打造的好處能使茶馬古鎮無法復制,成為藝術孤品。茶馬古鎮一步一景,渾然一體,每一幅映入眼簾的畫面都是藝術品,會讓人達到“身臨其景”的感覺,而且隨著歲月的沉澱,茶馬古鎮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四是合理地進行“三雅文化表達”。在雅安,“三雅文化”是這個城市的符號。那麼,在茶馬古鎮中,將會以怎樣的形式來表現呢?“三雅文化”是雅安的“根文化”。藝術來源於民間,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這些“根文化”的表達,在茶馬古鎮絕不會是簡單的象形文化展示,而是通過建築藝術來說話。雅雨,“雨避石”(為防止下雨濺水而引起的房體老化,雅安一帶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避雨石)就是最好的展現,多雨的氣候造就了雅安獨特的建築形態。雅魚,雅安人常喜歡在屋檐掛上“木魚”來祈福,寓意“年年有余”,通過藝術加工則采用“雙魚”來裝飾。雅女,創意團隊與開發商將“雅女”的動態表達與靜態相結合,古鎮中“雅女”一颦一笑在每一個空間都是景色,都是故事。可以說,茶馬古鎮處處都是文化的和諧統一,三雅文化被多點、多層次,立體的印象表達出來。同時,古鎮大膽引入錯落的水空間,環形的循環水系統,將整個古鎮襯托得靈動,目前整個水景已經設計7座橋。在三大設計理念的催生下,創意團隊讓古鎮每一間店鋪都有“百年老店”的感覺。可以說,一條走向國際化的貿易之路正在形成,茶馬古鎮也將成為四川最具特色、魅力的古鎮。

    五是有效提升商業口岸價值。許多業主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大師的設計,將茶馬古鎮設計成為世世代代經營的旺鋪,提升古鎮商業價值,是設計茶馬古鎮的核心所在,也是提出“新茶馬印象——一條走向國際化的文化、貿易之路”的基礎。整個創意團隊在設計打造茶馬古鎮的同時,根據功能區域的不同劃分,充分考慮到不同業態的營銷策略,目的就是將茶馬古鎮打造成“條條是金街,個個是旺鋪”。那麼,怎樣才能提升茶馬古鎮的核心商業價值呢?創意團隊在研究古鎮的營銷系統時,力求通過強烈的文化植入,實現古鎮各種產品的人文文化銷售,使雅安特色產品提檔升級,實現商品的文化附加值最大化。

    正因如此,茶馬古鎮所具備的系統文化,成為了超越四川十大古鎮關鍵所在。茶馬古鎮擁有核心的茶馬文化體系,所賦予古鎮產品的“文化”也獨具一格,游客帶走的是茶馬古鎮的文化,留下的是無窮浪漫的記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