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南越國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巨大:宗廟遺址或在東南

南越國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巨大:宗廟遺址或在東南

日期:2016/12/15 15:07:52      編輯:古代建築

 

資料圖:南越國宮署遺址(來源:金羊網)

 

    昨日,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廣州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西漢南越國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州開幕,100多位國內外著名的考古和漢文化專家就南越國的考古發現和漢代歷史文化進行了研討。

    首次發掘出帶文字竹簡

    歷年在南越國宮署遺址中發掘的珍貴文化數不勝數,但論重量級當數2005年在滲水磚井底部發現的150多牧竹簡,因為這是廣州考古界首次發掘出帶有文字的竹簡,是南越王宮的紀實文書,涵蓋了宮室管理、職官、地理、法律、風俗等,對還原南越國歷史面貌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批竹簡經過清洗脫色後,其紅外線照片被送往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黃展岳先生處,黃先生經過幾年的潛心辨別研究,昨天在研討會上介紹了部分研究成果。

    黃展岳介紹,出土的竹簡共有150多枚,其實能辨別出字體的有101枚,較為完整的約80枚,上面的字體是漢初隸書,筆跡舒朗秀美,大部分為同一人分多次書寫。

    黃老介紹了竹簡上一些有趣的內容,例如文字完整的004號竹簡上,寫有“大雞官奴堅當笞一百”,其中的“大雞官”一詞經考證後是南越國特有的官職,趙佗設立此官職專門負責用雞骨頭進行占卜算卦,當時南方少數民族流行雞骨占卜,《史記》中記載了漢武帝滅南越後,專門命令南越的巫師用雞骨占卜祭祀。這個竹簡的發現補充了南越百官之佚。

    此外,還有這樣的記載:“不得鼠當笞五十”,即誰捕鼠不力要打五十大板,以及關於“得鼠”後便可免去刑罰的記載。以“得鼠”的多少作為是否“當笞”的依據,說明當時鼠害或者鼠疫較為厲害。

    “墓葬是扭曲的文化,墓志銘不一定是真實的,而遺址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原真性和科學性都遠高於墓葬”,我國秦漢考古權威、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學部委員劉慶柱指出了南越國考古的重要地位:不僅發現了完整王陵,更重要的是宮署這一都城中心的出土,在國內考古界是屈指可數的。他舉例說,希臘文化最重要的文物象征是神廟遺址,羅馬帝國象征是市中心的大型建築和元老院,中國文化象征是長城都是遺址,可以根據遺址發現當時的社會面貌。

    宗廟遺址可能在東南面

    在南越國宮署的考古挖掘過程中,劉慶柱研究員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功推斷出宮殿的所在位置。昨天的論壇上,其他專家請他也推測一下至今尚未有發現的南越國宗廟所在。劉慶柱謙虛表示,他僅僅只能“猜測”一下,按照秦始皇宮城的記載,宗廟是建在了都城的南城外,與宮署這個行政中心分離,國家已經從親緣政治過渡到地緣政治。他認為趙佗很可能參照了秦始皇的做法,把宗廟建在城南,很可能是在宮署的東南面。

    接著宗廟的話題,考古專家麥英豪還介紹了南越國遺址上一個發現,一塊瓦片上有“中共廚”的字樣。麥英豪介紹“共”字是通“供”子,“共廚”是指供應祭祀用的食品的場所,在中原的宮殿遺址中屢有發現,但“中共廚”卻是首次發現。劉慶柱打趣道,“以中為尊”,很可能趙佗早有問鼎中原的野心,才命名為“中共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