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近百件聶耳遺物首次亮相玉溪博物館

近百件聶耳遺物首次亮相玉溪博物館

日期:2016/12/14 20:21:0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市民觀看“聶耳文物重回故鄉展”。胡遠航攝
     聶耳生前穿過的白色府綢襯衫、與其形影不離的手提箱、使用過的樂譜架、《小工人》等音樂手稿……今年是聶耳誕辰100周年,為紀念這位人生只有23年的青年音樂家、國歌作曲人,玉溪市博物館17日展出了其近百件遺物。據悉,這也是聶耳遺物首次大規模公開展示。
    當日,在玉溪市博物館的“聶耳文物重回故鄉展”內,展出了聶耳從出生到少年、青年時期的玩具、日記、畢業證書、繪畫作品、書信、音樂手稿、愛看的書籍、樂器,以及皮箱、鞋油等生活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眾多的音樂手稿、寫生簿和書信。盡管紙張已略微發黃,但仍然可以讓人感受到聶耳創作時的風采,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其中,一張略微發黃的紙上,寫著1932年聶耳病後的修養計劃:“不喝酒、不晚睡;不赴宴、不晚起;多到公園散步,多聽音樂;多玩,多笑。”而一封寄給昆明友人的信中,聶耳更是調侃:“親愛的萸哥,請你不要誤會!我用粉色的信紙寫信給你是無意碰到的,不要給外面的人大造其謠言說我們是寫情書,世間哪有這樣的道理!”
    “那是聶耳中學時最愛看的書。”記者在展廳內看見,《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兩本書被擺在了“聶耳中學時期看的書”的展櫃裡,書的扉頁上標有1929的字樣。而一旁的展櫃裡,還有明月社員的學員送給聶耳的漫畫《小老頭看少年唱歌》,以及聶耳母親為幼時聶耳親手制作的識字卡。
    “看著聶耳從小到大使用過的物件,放佛看到了這位只有23年生命的年輕音樂家的一生。”前來看展覽的市民夏先生說,“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在他百歲誕辰時,大家還紀念他 今天我找到了答案:如果聶耳活到今天,他創作的音樂一定還是為大眾服務的。而把自己的創作和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這也是紀念聶耳的意義所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