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紫禁城的龍脈

紫禁城的龍脈

日期:2016/12/14 18:51:05      編輯:古代建築史

    當日,京城迎來雪後初晴,故宮紫禁城顯出一番獨特景致,吸引游人或登高遠眺,或參觀游覽。新華社 邢廣利/攝

 

    ■故宮研究專家從傳統文化和風水角度,為您解析紫禁城選址及內部規劃布局

    ■紫禁城是按照《周禮》、《周易》以及風水學說三位一體的思想選址構建的

    ■三朝大殿的布局反映的是皇帝與大臣的關系,後庭布局反映的是皇帝與妻妾的關系

    ■王子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一九八九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同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迄今。多年從事宮廷原狀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尤其關注宮廷佛堂的從奉陳設和明清宮殿的設置,沿革及其建造思想,在原狀宮殿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方面多有創新性的見解。著有《紫禁城原狀與原創》《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繹》等。

    龍脈,紫禁城的龍脈,它是跟昆侖山相通的,而昆侖山是跟天上的元氣相通的。那麼紫禁城的龍穴在哪兒呢?就是在紫禁城裡面的交泰殿的那個地方,它既是紫禁城的龍穴也是整個北京城的龍穴,也是全中國的龍穴。

    還有紫禁城的中軸,它不僅是北京城的中軸,而且它是中國的中軸。它是跟黃河、長江、泰山、淮南諸山、江南諸山相通的。

    整個紫禁城主要是按三個方面的標准來建構的,這就是《周禮》、《周易》和風水,是三個方面的一個綜合體,是一個完整的紫禁城,所以紫禁城它的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

    ◎環境格局◎

    ■我就講紫禁城的環境風水格局


    ■景山作為風水的三大作用

    如果大家到了紫禁城一看,紫禁城後面有山,有座景山,前面有一條河叫金水河,那麼紫禁城就位於山水之間,鎮山金水,處於山水的環抱之中,這一點就是風水。紫禁城是完全按照風水這個大體的格局來建的。明朝永樂年間,永樂皇帝有一個大臣叫楊榮,他寫了一篇賦文叫《皇都大一統賦》。那麼在那個賦文裡面他說:“又有福山後峙”,那個“福山”就是現在的景山。在永樂的時候稱為“福山”。“後峙”,“峙”就是鎮守的意思。說這個山就是紫禁城的鎮山,他明確地告訴你這個山就是紫禁城的鎮山。它的功能是干嗎呢?它是跟天上的主星相附和的,它是主聖壽萬年的,是延長國家命運的一座山,所以說它是一個龍脈的如首的地方。

    龍穴所在的交泰殿,正好處在山水的環抱之中。在紫禁城環境風水圖中,景山又叫萬歲山。

    那麼我們看看萬歲山的作用:

    第一個是堅固背氣的作用。為什麼要堅固背氣呢?就是古人過去蓋房子,後面都得有山。為什麼有山呢?如果沒有山的話,那麼北風就穿過你的房子了,所以說後面必須要有一座山,這個山就好像是我們人一樣,如果你的後背受涼的話,那麼你得的病就會是一種大病,所以說過去蓋房子,後面必須要有一座山,這個山鎮在這兒,你就會感到安全。

    第二個作用就是護衛龍穴的作用。因為龍穴就在那個山的下面,有一座山,那個龍穴才可能不被風吹,也不被雨淋。那麼這個龍穴才可以產生一股生氣,讓子孫得以延續下來。

    第三個是起運王氣的作用。因為山就是氣,而這個氣,山脈最高的稱呼稱為“龍脈”,它是屬於皇帝的。那麼它所代表的氣就是王氣。看王氣在古代就是看山,說某個地方那個山比較好,就是說那個地方有一股王氣。

    景山的作用,是起運王氣的作用。而這個氣是跟誰相連的呢?是跟明代十三陵的天壽山相連的。那麼天壽山又是跟燕山山脈,又是跟太行山,又是跟昆侖山相連的。那麼昆侖山又是跟天山的元氣相通的,因為山水通氣。天上的氣通過山給引下來。又通過太行山、燕山到天壽山,到景山,把這股王氣給藏在了交泰殿的下面。所以說,它是起運王氣的作用。

    過去要定龍脈的話,選址蓋一個宮殿,必須是後面有山。但是紫禁城後面過去沒有山,它的西邊有一座山是北海公園那個北海瓊島,它是元代的鎮山。明代定都北京城的時候,要建紫禁城不能用元代的鎮山——北海瓊島,它必須要在東邊蓋一個宮殿。沒有山怎麼辦?於是就用人工壘築的辦法,蓋了一座山叫“景山”。壘築這個山是有講究的,不是隨便圍一座山就完了。它是根據風水學說,即根據晉代郭璞的《葬書》和南唐何溥的《靈城精義》這兩本書來蓋這座山的。

    這個山它怎麼建呢?龍脈到了平坦之地,就藏起來了,需把龍脈給引出來,怎麼引出來呢?要是沒有山,就用人工的方法建了一座山。這個山,是一個圓弧形的,就好像是一頭牛在水裡面,露了一個脊背。這個脊背就稱為“龍穴脊身”,就好像是一頭牛在水裡面,而鼻孔藏在水裡面,氣藏在水裡面,但是它的脊背露出來了。這個山就叫龍脈的“入首山”。所以當初把景山壘成了一座圓弧形的山。我們現在看到的景山是五指山,上面有五個亭,景山是什麼時候改的呢?是清朝乾隆十五年改的,因為他在景山上面供了五方佛,作為北京城的一個保佑。

    ◎龍脈◎

    ■龍脈在燕山,龍穴在交泰殿

    ■大舉九州之勢來建一個北京城


    龍脈實際上也就是山脈。龍脈是對山脈最高格的稱呼,它是屬於皇帝的。老百姓是不會擁有的。那麼龍脈跟帝王相聯系是出現於什麼時候呢?我們要看那個正史,就是那個《史書》,正規的是《史書》。那麼第一本史書就是《史記》,司馬遷寫的《史記》裡邊,他說劉邦的出生跟龍有關系,說他的母親有一天到了大澤,就是湖泊那個地方睡著了,有一條龍從天上飛下來,跟他母親發生了關系,於是劉邦就出生了。這樣的話,就是說帝王跟龍聯系在一起了。

    我們看看紫禁城的龍脈是哪個地方?徐善述是永樂皇帝的太子的老師。他們寫了一本書,一本風水書,在書裡所說的那個白龍,就是現在的燕山,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說那個燕山是一個大的北干龍。明代的邱峻,他的書裡也這樣說,說那個燕山也是堯舜禹的首都所在的地方,就是冀州所在的地方。說燕山最高,是全中國最大的龍脈,就像天上的那個星,天市星一樣,那麼它發源於昆侖山,從昆侖山來的,經過太行山、燕山,到了天壽山。天壽山就是現在的十三陵,永樂皇帝的主山叫天壽山,到了天壽山過後,因為天壽山下面是一片平原,那麼這個龍脈就藏起來了,藏在地下了。這樣古人就給我們勾畫出了龍脈的具體走向,這個龍脈就是從昆侖山來的,經過太行山到燕山,到了天壽山,然後前面是平原給藏起來了。

    按中國風水說法,中國有三大干龍,也就是說三大龍脈,第一大龍脈是燕山;第二大龍脈是太行山、泰山、嵩山;第三大龍脈是嶺南,這是中國的三大龍脈。這三大龍脈也是來源於《尚書》裡面的《禹貢》,大禹治水,為大地劃了三條龍脈。那麼以後的風水師就按照這三大山脈定為三大龍脈,並把這龍脈跟國家的道統連在一起。

    周代《周禮》裡面有一幅地圖,帝都在中心,周圍都是諸侯國,這叫“圓心說”。都城在中心便於四方來朝貢。這就是周公所說的“四方入貢道裡均”。這句話就是說四方入貢時,距離都是相等的。早在堯舜禹時代,他們都在找這個圓心,他們怎麼找呢?就是“立桿測影”。在地上插一根桿子,太陽的影子如果是1尺5寸的話,那麼這個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

    秦始皇統一中國了,他應該把首都建在洛陽,但是他沒有,他還建在鹹陽,建在今天的西安一帶鹹陽城。按照傳統的觀點來說,他那個方法錯了,因為這個地方不是中國的中心。他想了一個辦法,說鹹陽是“宇宙中心說”。他的思想升華了,到天上去找中心了。天的中心就是北極星。從秦始皇到金代、宋代都沿用宇宙中心說。

    那麼明代萬歷的時候,張潢有一本書叫《圖書篇》,裡面也說,泰山是前案,前面有黃河,有大江,有長江,有淮南諸山……這個話就是來自於朱熹的觀點。說明北京城就是朱熹提的那個冀都,它就是天下的中心,全國所有的山水都在朝拜北京城。有一個有關北京城的大中軸圖,北京城、天壽山、泰山、淮南諸山、江南諸山、大江大河、昆侖山,這是整個中國建都的一個格局,氣勢磅礴。所以不要把眼光局限於北京城,它是大舉九州之勢來建一個北京城的。

    北京城的中軸,就是全中國的中軸,那麼它的思想就來自於天軸思想。北京城位於地軸的北端,就好像是北極星一樣,地位最正,所以說北京城是天下的中心,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