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的文化神韻――兼容並蓄
日期:2016/12/16 18:45:00   編輯:古代建築麗江自古以來是中國西南交通大動脈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主要通道之一。不僅擔負著中國中原至東南亞貿易往來的重任,而且是溝通中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傳遞通道。獨特的歷史背景造就了麗江多元開放,兼容並蓄的個性,而身處其中的麗江古城正是這條茶馬古道上耀眼的一顆明珠。
千百年來麗江孕育了 12 個世居的民族,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摩梭人的摩梭文化、彝族的畢摩文化等構成了完整的民族體系。文化相互交融,民族和諧相處,成就了魅力的麗江,大氣的麗江。
同中國大多數的古城池不同,麗江大研古鎮是沒有城牆的,連成片的房屋整齊有致的坐落在平坦的壩子裡。據說這是因為麗江當時的統治者姓木,他認為木字加一個框就成了"困",因此麗江古城不得建城牆。然而,也有人說,這是源於麗江人民開放兼容的個性,他們不願把其他非本族的文化拒之門外。
麗江人是好客的,他們樂意擁有遠道而來的鄰居,骨子裡也樂意吸收外來的文化。有人說:如果要了解麗江,那麼最簡單的方法是借住的當地客棧裡。而所謂的客棧,其實就是主人家自己的房子。
生活在主人的家裡,客人可以自己洗衣服,自己買菜做飯,可以給主人家的孩子輔導功課,甚至給主人家的愛寵洗澡。客棧主人會熱情地講述麗江的文化,麗江的歷史,麗江的風俗,他們甚至會邀請你跟他上山采蘑菇,摘野菜。這裡的每家客棧基本都是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你分不清做飯的是客人還是主人,也不敢相信坐在客棧門口台階上招呼著賣玉米的竟是他們家的房客。
外來的新鮮事物填充著納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納西人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羞澀和拘謹,相反地,它們歡迎新的事物,新的挑戰。納西人同外來人口一起生活,一起做買賣。他們說,客人們從五湖四海來麗江,帶來天南地北的信息,這豐富了納西人的生活,為他們的生活注入了活力。
在這裡,美麗活潑的潘金妹會拉著客人一起唱歌起舞,納西族的老太太背著竹筐從喧鬧的酒吧街前走過,外國游客饒有興致的挑選著具有濃郁東巴特色的手工藝品……
麗江的兼容並蓄不僅體現在吸收外來文化,民族之間和諧相處中,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奉行實用的"拿來主義",恰到好處的做到讓生活服務於人。在相對封閉古典的環境中,電腦是個新鮮的事物。但是,在麗江的客棧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配置有一兩台電腦,並且只要是這家店裡的房客,那麼電腦使用必然是免費的,這令許多初來乍到的游客感覺到"受寵若驚"。
而穿梭在古鎮的小巷裡,就能夠感受到鱗次栉比的土木結構老宅子一間一間、一幢一幢的挨在一起。青瓦白牆,苔藓斑駁,古韻悠然。然而,這些房子現在很多都不再是居住著納西族原住民的家,很多房子有了新的主人。
講著不同方言,來自不同地方的"代理主人"或滿足的體驗著深居簡出的田園生活,或悠閒的打點著店鋪裡的小本生意。
很多外地人是因為喜歡這裡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留下來的,融入這裡的生活後便再也捨不得離開。所以,開客棧不是為了賺錢,自己背著竹簍去買菜成為麗江古城獨特的風景線。
時空變換,文化交融。白天,喧囂的麗江城延續著它世代的繁華,夜色降臨,卻更能體會到麗江古城的神韻。月光初上,仰面天穹,靜谧中仿佛就能聽到納西人那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
小橋流水人家,綠苔小路青瓦。中國西南邊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家的感覺,在這裡,你可以忘記了時間,它是來客印象中完美的淨土,是許多人計劃中的下一個目的地。這裡,就是麗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