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灣古鎮再現傳統民俗
日期:2016/12/14 9:59:47   編輯:古代建築史
5月10日訊 昨天上午10時,在唐家古鎮中心的三間廟前,60多歲的卓姨抬著燒豬走在前面,和捧著鮮花、抬著尖堆、拎著水果和祭品的數十名唐家婦女一起,魚貫步入金花廟,正式開始金花誕祭拜儀式,祈求一家平安。
昨天是農歷四月十七,是唐家古鎮傳統民俗“金花誕”的日子。早上9時,唐家村及古鎮附近的信眾就陸續來到金花廟准備祭拜金花娘娘,其中絕大多數為年長的阿婆和阿姨。據說10時為吉時,金花誕祭拜儀式正式開始。金花夫人神像端坐廟中,正前方擺著一張八仙桌,桌上擺的是燒豬、水果、鮮花、尖堆等唐家灣茶果及寶盆等祭拜物品。主祭人唐觀挺上香、宣讀賀文、擲聖杯、鳴炮,祈求全村村民吉祥平安。接著,鄉民們各自跪拜金花娘娘,焚燒“元寶”等祭品,為兒孫祈福。住在金花廟附近的梁金偶今年88歲,“金花娘娘好靈的!我初一、十五都會來拜,金花誕當然更加要拜了。拜咗先安樂!”她告訴記者,家裡有5子1女11個孫子孫女,每個媳婦嫁進門,都要她們來拜金花娘娘。
唐觀挺老人是研究唐家文史的專家,他告訴記者,他在翻閱唐家族譜時發現,族譜上記載著唐家一個古老習俗——每逢農歷四月十七日金花夫人誕辰,唐家村人都會把金花廟的神像、神龛,裡裡外外打掃干淨,擺上八仙桌,獻上燒豬、鮮花、茶果等,在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下,村中婦女們頂禮膜拜金花夫人,祈求金花夫人保佑生子,子女平安。而且,所有嫁入唐家村的新娘當年都必須到金花廟祭拜,祈求早生貴子。為傳承這一古老民俗,他和唐家村村民自2010年開始,按照族譜記載的方式恢復了每年四月十七舉行的“金花誕”祭拜儀式,至今已是第三年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唐家灣茶果傳承人梁細容領著幾位阿姨把拜祭過的燒豬、水果、茶果分給前來祭拜的人們。梁姨說,這麼做是為了討個好寓意,拜過金花娘娘的祭品帶回家給家人吃,保平安、吉利,“尖堆碌碌,金銀滿屋”。
金花廟寄托的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希望,無子女的來這裡祈求子女,有子女祈求子女平安,學業有成。據悉,高新區文化部門准備深度挖掘這一民俗的文化內涵,將唐家金花誕作為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加以保護傳承。
金花廟
位於唐家古鎮中心的金花廟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即1779年)添築供奉金花夫人的古建築,距今已有233年歷史。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為二進夾一天井,硬山頂建築,中設香亭,廟內供奉金花夫人。金花廟與聖堂廟、文武帝殿一排並列,當地俗稱“三間廟”,總稱“唐家三廟”。唐家三廟於2010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