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東漢、魏、西晉、北朝歷代的首都,城址在今洛陽市區東面約十五公裡。東漢末年,在洛陽已有皇家園林十余所之多,魏、晉時期在漢舊有的基礎上又加以擴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魏明帝時加以擴建的。
芸林苑在洛陽城內北偏東,漢之舊苑:“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帝愈增祟宮殿,雕飾樓閣,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大石子太行谷城之山,起景陽山於芸林之園。樹松竹草木,捕禽獸以充其中。於是百役繁興,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以下莫不居力”(《魏春秋》)。擴建芸林苑時皇帝也親自率百官參加,可見芸林苑是重要的一座皇家園林了。
“青龍三年(235年)……於芸林苑中起陂池,楫棹越歌。又於列殿之北立八坊,諸才人以次序處其中……。自貴人以下至尚保及給掖庭灑掃習技歌者各有數千。通引水過九龍殿前為玉片绮欄。蟾蜍含受,神龍吐水,使博士馬均作司市東水轉百戲。歲首建巨獸,魚龍曼延,弄馬倒騎備如漢西京之制……。景初元年起土山於芸林宛西阪,使公卿群僚皆負土成山,樹松竹雜木善草於其上,捕以禽獸置其中”。(《魏略》)
芸林苑可以說是仿寫自然,人工為主的一個皇家園林,園內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築為土石山,東南面開鑿水池,名為“天淵池”,引來谷水繞過主要殿堂前,形成園內完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況。又有各種動物充其中和種樹木花草,還有供演出活動的場所。從布局和使用內容來看,既繼承了漢代苑囿的某些特點,而又有了新的發展,並為以後的皇家園林所模仿。
北魏洛陽的皇家園林,在《洛陽伽蘭記》記載中還有“千秋門內北有西游園,園中有凌雲台,那是魏文帝(苔五)所築者,台上有八角井。高視於井北造涼風觀,登之遠望,目極洛川。……”
從記載中可以略見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家園林的簡單情況。比起當時的私家園林來看,它已具有規模大、華麗、建築量大,但卻沒有私家園林富有曲折幽致、空間多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