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家溝村坐落在黃土高原山地,位於汾西縣城東南五公裡處,在周圍群山環抱的霍州市西北。
師家溝村珍藏著一處龐大的清代建築群--師家大院,是山西古建築群的精華。也是一處可與名揚三晉的王家、喬家大院相媲美的晉商民俗建築群。有“北觀喬家堡,南游師家溝”之說,集磚雕、木雕、石刻藝術為一體,規模之大、設計之獨特,為當今古建民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古村始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相傳是由師家四兄弟做官發達後始建,兩百多年間,歷經幾代精心修築擴張,形成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綜合體。師家溝村的地形地貌與建築特點巧妙結合,村內的建築依山就勢,北高南低,三面環山,南邊臨河,避風向陽,布局錯落有致,鱗次栉比,呈階梯形狀排列,符合傳統的風水觀念。依靠黃土高原的山坡溝地形態,順勢構思,設計巧妙,氣勢雄峻,在已知的北方與山西民居中,是稀世的經典版本。村內的主體建築有主院13座,附院31座,窯洞258孔,房屋108間。
村內的建築除了主院還包括祠堂、學堂、藥房、磨房、鹽店、染坊、當鋪、牌坊、廟宇乃至馬圈、廁間等附屬建築。這些建築完善了村莊的功能,使得村莊不僅適合居住,還能滿足生產活動。最突出特點就是巧妙利用空間,整個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間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間滲透,充分體現出丘陵溝壑區依山就勢、窯上登樓的特點,又融入平原地帶多進四合院的空間布局。村內有一條用長方石條鋪成的人行道,連接村內的大多數主要建築。這條路長達約一千五百余米,且處處與排水道接通,以方便將雨水順利排出,所以才會有“下雨半月不濕鞋”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