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清華彩虹橋

清華彩虹橋

日期:2016/12/14 18:33:2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清華彩虹橋

    彩虹橋歷史悠久,建於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

    彩虹橋因襲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名。傳說,橋落成之日,有彩虹懸於藍天,雙景媲美。橋長140米,寬7米,上有廊亭,廊亭兩旁設長凳。彩虹橋兩岸,群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彩虹橋所在的千年古鎮清華,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建於宋,已有八百年。彩虹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因此,也叫廊亭橋。

    徽州人自古以來就有做善事傳統,修橋、鋪路、建亭子等。最早,橋上游四十米的地方,建有一座獨立木橋,一年當中好幾次被洪水沖毀,給過往的行人、勞作的村裡人帶來很大的不便。清華出家的和尚胡濟祥與一位能人胡永班,很想為清華人建一座永久性的橋。首先,遇到的是資金難題,胡濟祥就是負責籌款的,他雲游四海,用三年多的時間化緣,籌集到一筆巨款。然後由工程專家胡永班負責設計、建造、施工,歷時四年多完成。

    彩虹橋橋面的木質部分,是從橋的延續性,長遠性來設計思考的。從經濟、結實、耐用、便於維修角度去做。粗看:結構簡單,做工粗糙,之間的縫隙大,長廊都不在一條直線上。說明對木匠的要求水平不高,是普通木匠所建。這樣做,其優點在於橋壞了,用最低的價錢,隨時能找到維修的木匠。像徽州有錢人的祠堂,房子、當年建造時十分氣派,現在就是有財力,找到維修的能工巧匠都是一件難事,只能隨著歷史而消逝。但橋不能這樣,世代的子孫要行走。因此橋的建造者苦心積慮,使這座橋完整地留存到今天。

    整座橋,為了便於維修,化整為零,每個亭廊都是獨立的,這樣做不會因為一處壞而影響到整座橋。彩虹橋榫頭之間的牢固不用鐵釘,全部用木釘。使用木釘,成本低,便於加工,且不會像鐵釘那樣生銹。

    橋梁是用百年以上的四根老松樹加工而成,上面鋪上木板供人行走。橋面的木質部分,一般只能保存上百年,所以,彩虹橋歷代都維修過,最近的一次維修是八五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