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大山深處看古寨西岱明清建築

大山深處看古寨西岱明清建築

日期:2016/12/14 17:21:12      編輯:古建築紀錄

   近日,記者隨同保靖縣詩詞學會專家學者一道在碗米坡鎮陡灘村西岱組采風。 
    該村屬碗米坡地段,距縣城7.5公裡。據該寨賈氏譜牒所記,西岱古寨始形成於明朝末年,幾棟古建築系由常德、沅陵遷入的先祖賈志富及其子孫所建。第一棟始建於1610年左右,現人稱“老屋”,第二棟現稱“新屋”,建於1700左右,第三、四棟建於1815年左右。整個建築群約占地1.5公頃。從建築格局來看,第一、二棟采用土著先民傳統模式,及“三柱四棋”、“五柱八棋”式。正屋的左前右前均修有轉角樓,分上下兩層,上為人住,下做倉庫、碓磨房或廁所豬爛等。三、四棟則不同,一改前面的老式樣,其布局為中原的“四合院’模式。這說明,在土司時代,當地先民已大膽引進中原文化,把湘西少數民族的文明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

    沿著青牆瓦壁,以及不少石柱痕印,保靖縣土家族學者、退休干部陳家駒驚喜發現:“這裡是走廊,這裡是個小廂房。”陳家駒表示,西岱古建築群保存相對完好,這個與民族族源有很大關系,賈家是幾家大姓,賈家祠堂就在河街拐彎的地方。子弟留下來後裔聚族而居,形成大族,居住這兒,征戰有功,對聯體現出來。朝廷又有賞賜,激烈後人。

    諸建築造型古樸典雅,氣勢恢宏。五十年代末遭毀壞,兩千後只留下殘垣斷壁。古寨建築的格局印證出一種文化現象,殘垣斷壁上的文字墨跡讓人撲朔離迷,懸念迭起。先看一大門楹聯:“名留交趾光前烈,望重洛陽垂後昆”。橫批:“澤源唐叔”。此聯保存完好。楹聯字體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體,特別是“澤源唐叔”四字,為顏體陰文,每字50立方米,赫赫醒目。這在保靖縣古建築中實屬少見。不僅在石門上雕刻有這幅對聯,西岱組一處菜土中也擺放有用石頭雕刻的對聯。橫批有兩種寫法。新屋為“澤演唐叔”,中間和邊上的又為“澤源唐秫”。“澤演唐叔”這個橫批,既點明了對聯主題:教育賈氏後代子孫要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學習和傳承先輩的優秀品德。又與上下聯的內容相輔相成。“光前烈”與“垂後昆”同“澤演唐叔”遙相呼應,渾然一體。據考,“澤演唐叔”四字涵義深邃,“澤”恩惠也;“源”,源遠流長也。“唐叔”是用典,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要發揚光大一諾千金的好傳統,守信承諾。引申義為,要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優良傳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