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古村落——石塘村
日期:2016/12/14 18:43:00   編輯:古代建築史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姐歌”
石塘村:獨具紅色人文景觀——
位於韶關仁化縣石塘鎮。從明洪武年間李可求從福建移居此地算起,已有640多年歷史。擁有優越的歷史、建築、旅游與紅色人文景觀的資源,承載著厚重歷史與光榮革命傳統。
從明洪武年間李可求從福建移居此地、開荒建房算起,仁化縣石塘古村已經走過了640多年的風雨。它是韶關市范圍內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風、古韻於一體,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古建築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古村落。石塘村是2009年廣東省第二批命名的古村落,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徽派客家建築完美混搭
石塘村擁有古建築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石塘村不僅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和民國初年村落的歷史格局和建築風格,而且近代以來的建築基本采用傳統材料、建造技術和風格樣式。
居高臨下看石塘村,42000多平方米的青磚青瓦、古宅民居,占地3.8公頃,一派恢弘氣勢。村中房宅建築,大多有青磚馬頭牆。這種高出房檐屋脊、翹角峥嵘的封火山牆,是徽派建築的明顯特色,而房內梁架藻井的結構形式,卻帶有濃郁的福建風采,一些夯土泥磚房屋,又具客家地方建築的典型風格。
石塘古村的街道用鵝卵石鋪設而成,縱橫交錯,錯綜復雜,條條街巷均有閘門,陌生人進入村中,轉了幾下就很難走得出來。所以,石塘古村有《水浒傳》的“祝家莊”之稱。
唱月姐歌喝堆花酒
石塘古村獨特的民俗文化,神秘而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月姐歌”。月姐歌古時為石塘婦女在中秋節期間以石塘聲(土聲、地方方言)演唱,是石塘古村的傳統民間藝術,也是那個時代婦女們抒發郁悶心聲、向往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表達方式。月姐歌有近百首不同的曲調,彼此唱和,歌者之間斗歌也用此類曲調。目前,月姐歌已被列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石塘古村,釀酒已有300多年歷史,石塘米酒擁有獨特優質的地下水源、自制酒餅及傳統的釀制工藝,以其清正醇香、口感宜人而遠近聞名。因石塘米酒味香醇而細膩,倒酒時杯中泛起一堆堆晶瑩剔透的酒泡,如一簇簇白花漂於酒中,故石塘米酒又名“堆花酒”。2011年10月,石塘堆花酒釀造工藝被列為省級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村仍有堆花酒作坊80多家。
繁華三角街宏偉雙峰寨
村中的三角街,是舊時商業最繁華的一條街,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店面和布架(布架即在店門前用青磚砌起有1.3米高的石台,是用來擺賣布匹、煙酒小食的)。石塘古村的南面為聞名國內的雙峰寨,而東面則是文昌街(墟),曾經是個大集市。
說到石塘村最有名的建築,非雙峰寨莫屬。1928年3月中旬,國民黨第七師以兩個團兵力包圍雙峰寨,寨內700多軍民在農民自衛軍營長李載基的指揮下,開展了震撼粵北的雙峰寨保衛戰,先後粉碎了敵人的炮攻、火攻、挖地道等陰謀。11月11日,敵人甚至出動了飛機進行轟炸。雙峰寨保衛戰在粵北農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被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譽為“繼海陸豐後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斗之一”。
打人文景觀牌開發生態旅游
概說
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石塘古村,既有青磚青瓦的徽派建築,也有夯土泥磚的客家房屋,還有那讓人身在其中的鵝卵石街道;氣勢雄偉的雙峰寨,不僅在建築上留下重彩,也為石塘古村增添了許多紅色記憶;多種多樣的民俗文化,除了其獨特性,還有寶貴的傳承。
特色
石塘古村傳統民間藝術的月姐歌,遠近聞名的堆花酒,革命性堡壘的雙峰寨,全部都是石塘古村的名片,當然,還少不了那“完美混搭”的“青磚徽派客家”特色建築。
發展定位
面對如此優越的歷史、建築、旅游與紅色人文景觀的資源,其保護責任之重和開發潛力之巨都是無法估量的,承載著厚重歷史與光榮革命傳統的石塘古村也期待著新生。對石塘古村的修葺與保護,既把紅色人文景觀與古色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又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借以帶動石塘古村的旅游業,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石塘村已成功引進仁化縣石塘古村生態旅游開發項目,計劃分三期將石塘古村打造成為集“魅力名村、紅色之旅、古寨探奇、民俗風情、生態農業、親子基地、長壽養生、休閒度假”為主題的旅游景區。
推薦閱讀:
嶺南古村落——林寨村
嶺南古村落—塱頭村訴說榮光
乾隆重懲“××到此一游”
洛汭嚴關見證洛陽城昔日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