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我國將面向全球發行歷史文化郵票《裡耶秦簡》

我國將面向全球發行歷史文化郵票《裡耶秦簡》

日期:2016/12/14 20:19:30      編輯:古代建築史
     經國家郵政局批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將於2012年9月13日面向全球發行《裡耶秦簡》特種郵票。《裡耶秦簡》特種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分別為“裡耶秦簡-九九乘法口訣”和“裡耶秦簡-秦歷日”,面值均為1.2元。
  
  《裡耶秦簡》特種郵票記載著中國歷史的脈、文字的魂、郵政的根。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裡耶驚奇地發現了這座戰國、秦漢時期的古城。在對古城的考古發掘中,共發現了七口古井。其中在一號井中,出土了37000余枚秦簡。簡牍系秦王朝洞庭郡轄下的遷陵縣政府的文書檔案,內容涵括戶口登記、土地開墾、田租賦稅、勞役徭役、倉儲錢糧、兵甲物資、道路津渡、郵驿管理、奴隸買賣、司法文書、刑徒管理、祭祀先農以及教育學習等相關政令和文書,其中大部分內容是中國歷史文獻中不曾有過的。足與殷墟甲骨文及敦煌莫高窟文書媲美。
  
  過去千百年來,人們通過《史記》、《漢書》這些極權威的史籍記載,知道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中並不見有“洞庭郡”。而裡耶秦簡牍中卻頻繁地出現“洞庭郡”這個行政地名,這就實證了秦始皇統治時期確實設立了“洞庭郡”,並管轄著遷陵、酉陽、沅陵三個縣。這就顛覆了歷來關於秦朝行政區域的結論,對研究歷史、政治、地理等領域,還其歷史真面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裡耶秦簡長達20多萬字。簡文多為中鋒運筆,書寫工整流暢。簡牍字體大多為秦隸體,也出現有古篆、古隸、隸中帶楷書等字體。
  
  出土的“遷陵以郵行洞庭”的郵簡,屬於國寶級的秦簡,被考古專家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書信實物,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郵政之根。它仿佛告訴後人,在2000多年以前的中國古代,郵政,是傳遞信息,尤其是溝通中央與地方各級行政機構,保證政令暢通並得以嚴格貫徹執行的主要通道。
  
  專家認為,這枚簡有可能是在發送郵件時由發信方做的標簽,就相當於寫信所用的信封;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收信方在收到郵件後的一個簡單的回復,告訴對方所發郵件已經安全送達。
  
  考古專家們通過對裡耶秦簡的研究後得出,秦朝當時建立起健全的公文郵驿系統,作為國家機器運行的基本保障。裡耶秦簡顯示秦朝中央政府的行政文書,由都城鹹陽郵送到洞庭郡,再由郡依次向下傳遞到所屬縣廷。公文到達遷陵,遷陵丞負責辦理,或再將公文下發到鄉、裡,通過郵驿系統完成傳達。
  
  裡耶秦簡中還發現了詳細記錄郵政裡程表的簡牍,采用分段計程的方式,記錄著從南郡所屬縣鄢,到洞庭郡所屬的遷陵縣所經過的站點和裡程。表明當時已經能夠通過設計周密的郵傳系統,及時將行政公文上傳下達。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榮曾在一枚簡牍上發現“快行”二字,他據此判斷,秦朝時的郵政制度就相當完善,已經出現了類似現在的“特快專遞”的郵件。
  
  《裡耶秦簡》郵票的申報發行得到了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郵政管理局領導的高度重視。《裡耶秦簡》郵票的發行將在方寸間再現湮沒的秦王朝歷史,同時也將通過郵票這一“國家名片”,充分展示和宣傳湖湘文化和湖湘歷史,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為配合《裡耶秦簡》特種郵票首發,湖南省集郵公司將聯合中國集郵總公司制作發行《筆尖下的中國》集郵珍藏冊、旨在介紹湘西州旅游風光的《湘西郵記》郵票珍藏冊,以及展示龍山發展成就的《秦城龍韻》珍藏紀念郵冊,以滿足廣大集郵愛好者的購買和收藏需求。
  
  《裡耶秦簡》紀念封、紀念明信片、首日封、絲織封、PZ折等系列郵品也將於郵票首發當日在全國各地郵政營業網點同步發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