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鹽都黑井
日期:2016/12/14 18:36:41   編輯:古代建築史 黑井,古時雲南重要的鹽產地。相傳,當地土人李阿召放牛,見黑牛舔地出鹽,於是挖井取鹵,黑井因而得名。雖然故事不能全信,但是鹽業對於當地的發展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制鹽工藝的提高,傳統燒鹽效率低下,到近代此地就敗落了。
整個古鎮依山而建,面臨龍川江,進入的過道兩旁是仿古的建築,門前都是一個台子,是當年做鹽業買賣的地方。在黑井,現存的鋪台大約有160多個,有的仍在使用,絕大部分已廢棄。
還未過橋,就見“節孝總坊”,清末文物,恐怕是“老佛爺”文化影響,鳳在龍之上。所謂“總坊”,是當年地方鄉紳召集附近共同建造,可見當時黑井當年的顯赫地位。
街道兩旁都是小百貨,主要的商品就是各種形狀和不同功用的鹽品,再有就是臘肉、火腿、干豆豉和本地的雀嘴茶。
古巷幽幽,木刻花窗,雕梁畫棟上附著的蛛網塵絲,青石板路上的深深蹄印,無不在訴說著古鎮的歷史與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