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海口騎樓老街保護:融合瓊州文化與南洋風格

海口騎樓老街保護:融合瓊州文化與南洋風格

日期:2016/12/13 22:43:18      編輯:古建築紀錄
海口騎樓老街保護:融合瓊州文化與南洋風格(圖) 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 海口騎樓老街保護:融合瓊州文化與南洋風格(圖) 民國時期的海口騎樓老街

  融合瓊州文化與南洋風格

  ——關於海口騎樓老街保護的思考

  海口市文物局 蒙文雷

  近日,有幸參加經國家文物局 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舉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工作研修班,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這次研修班的授課集中了國內頂尖的建築學家、文物專家的講學, 對歷史文化名街保護理念和具體實踐具有高度的指導作用,並使我們了解了 世界上對歷史建築、歷史名街保護的優秀范例,大家一致認為,這次名街研修班對全國各地歷史文化名街的保護和修繕工作者來說,是全方位的素質提高,對街區保護和利用工作也具有指導和推進作用。

  在對歷史文化名街的保護和修繕過程中,有幾個經常困擾著我們的問題,如城市是什麼?城市史是什麼樣的?我們究竟想做什麼?歷史文化名街要保護什麼?陳同濱老師在課上一語道破:一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就應該是這個城市文化的典型特征的重要載體之一,是一個城市文化在某一歷史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之縮影。它同樣能體現出這個城市在歷史上曾經擁有過的並延續至今的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活態的城市景觀。或可謂,一條歷史文化名街,正是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具有持續演變特征的文化景觀。

  從世界文化遺產核心理念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文化遺產都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名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特殊類型的文化遺產,又是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的場所。下面,就海口騎樓街區的具體保護情況,結合研修班上專家們的指導建議,談一些對街區保護管理的觀點和看法。

  統一保護認識 注重文化投入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所謂的“舊房改造”和“危舊房改造”逐漸在城市建設中蔓延開來。據了解,這種大面積推倒重建的危房改造模式只有 10%至15%的資金用在住宅建設本身,大量資金都消耗在拆遷之中,造成資金浪費。為此,海口騎樓在保護管理街區過程中,始終統一保護認識,避免出現“拆危房,建仿古”的錯誤思路。大拆大建只能取得短暫收益,並不能使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真正保留下來。同時,明確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最終目的,是要將城市歷史文化一代代傳承、延續,如英國、法國的歷史建築,在修繕時避免大拆大建,修繕的時間有的長達600年之久,將歷史文化遺存切實有效地保留下來。

  另外,要注重對文化遺產的財政投入。據《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08》顯示:“十五”期間,占GDP僅0.018%的全國文物系統財政撥款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卻達到了GDP的0.143%,即國家對文化遺產每投入1,產出是8.1。因此,加大對歷史文化遺產的財政投入,是促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可采取文物保護工程的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文化遺產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樣不僅能有效保留街區本身的歷史文化風貌,同時還可提升文化遺產對國家經濟社會的貢獻率。

  降低城市改造成本 保護城市文化個性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全國各地在取得重大建設成就的同時,舊城的歷史風貌也遭到很大損傷。如北京現代建築、高層建築由二環內側向舊城內迅速蔓延,傳統建築分布的區域越來越少。自然環境生態破壞了可以彌補,而歷史文化生態一旦破壞則無從恢復。只有迅速改變“舊城改造”的思路,才能適應保護的需要。

  從技術和法規上,新的建設完全可以做到與傳統風貌的協調共存,這在國外許多國家都有非常好的實例。據了解,關於降低城市改造的成本,最大限度保護城市的文化個性,西方發達國家經過一段曲折的探索之後,已找到成功的模式,即在大力發展新區的同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要立足於小規模整治。這樣,不僅在經濟上切實可行,而且保護意義重大。如英國切斯特菲爾德市舊城修繕費用只是原計劃發展新區投資的一半,而大規模拆改舊城所耗資金則遠高於發展新區。上世紀60年代,巴黎曾在古城中心區建設幾幢高樓,遭到眾多市民強烈反對,市政府調整建設方案,在距古城5公裡之外的德方斯建設現代化的商務中心區,此舉既保護了城市的歷史風貌,又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旅法作家華新民曾說:“這種新舊分開的發展模式,使巴黎政府從新區開發中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而這實實在在的利益是過去那種高成本、嚴重破壞城市歷史面貌、‘除舊布新’的發展模式所無法比擬的。”

  依靠文化內核 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當前,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發重要,經濟活動依靠文化內核,科研創新依靠文化造詣,生產管理依靠文化修養,技術掌握依靠文化素質,更依靠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軟實力能夠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價值觀。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霁翔在授課中提道,“城市不僅面臨文化遺產保護不利的問題,也面臨文化創造乏力問題。喪失保留至今的文化遺產,城市將失去文化記憶;沒有新的文化創造,城市將迷失方向。城市文化必須承載歷史,反映城市文化積澱;也要展現現實,反映城市文化內涵;還要昭示未來,反映城市文化創造。”

  為此,應正確理解和處理街區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從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角度去思考和實施。海口騎樓老街在保護管理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並制定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原住居民的生活習性,使街區保護不僅利於城市文化的發展,更能有效的惠及民生,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讓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

  陽光海口,騎樓老街。融合了瓊州文化和南洋風格的海口騎樓老街,立足在保持自身歷史文化特色的基礎之上,積極探索適合舊城保護和復興的危房改造模式,致力建立並健全舊城歷史建築的長期修繕和保護機制,充分展示海口騎樓街區古老而唯美的風貌特色,使老街豐厚而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承在每一代人的心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