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首批歷史建築修繕完成
日期:2016/12/15 1:21: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中山路整治及旅游集散廣場建設9月啟動
細心的海口市民可以發現,從長堤路經過騎樓老街區,便能看到一幢幢被修繕一新的騎樓披上了靓麗外衣,顯得格外漂亮。筆者近日從海口騎樓老街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項目指揮部獲悉,經過細致修繕,目前海口騎樓水巷口街首批10幢歷史建築修繕完工,正對外招商,計劃年內對外開放,而中山路街道整治及旅游集散廣場已完成設計,計劃今年9月份啟動整治和建設,將再現南洋騎樓建築的風貌及繁華景象。
水巷口展現南洋風貌
從海口市長堤路拐向博愛北路口時,可見南面50米臨街處一幢幢白色騎樓呈現在記者面前,在水巷口街路口,一幢騎樓的二層與三層之間,浮雕著3個大字——“水巷口”。
這些修繕一新的首批騎樓共10幢,屬於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項目的示范工程,於去年4月動工。
修繕後的騎樓建築,均保留了舊騎樓原來的樣式和風貌,不僅有手工勾勒出來的豐富雕花,圖案有花瓶、梅花、蘭花、菊花、竹子和蓮花等,而且站在街道向騎樓看去,只感覺整個建築風貌古樸而高貴。一扇扇實木制作的百葉窗,一條條古代花式紋路,具有強烈的南洋特色,又不失現代風韻。
海口旅游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愛華說,為了讓騎樓“修舊如舊”,且較好地突出本土文化元素,項目指揮部使用老材料、老工藝,邀請老工匠手工修繕,並從海南各地搜集了1000多個木雕實體樣本,並從中揀選出最具地方特色的圖案,應用到騎樓的門楣、欄板、山牆、窗套和立面等部位,而尤其是立面灰塑圖案的修復或重建,是騎樓改造的重要一環,它們成為騎樓的靓麗外衣,因各建築圖案的不同,則凸顯出每一棟樓不同的特色和個性,也诠釋出各自的獨特故事。
據介紹,水巷口示范樣板街業態初步定位為南洋風情休閒旅游和商業文化,目前正在開展招商,將引入具有南洋風情的東南亞各地特色美食、商鋪、旅游紀念品等,還將挖掘和保留“泰和豐”、“南富”、“旭記”等老字號。
中山路打造休閒步行街
據了解,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項目總體規劃范圍為長堤路以南,龍華路以東,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的圍合部分。
海口南洋騎樓老街共有12條街區、370多座騎樓建築,2009年入選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至今有600多年歷史。
作為改造的核心街區,目前中山路街道整治工程已完成騎樓建築的立面修繕、沿街景觀設施的設計,而旅游集散廣場也已完成設計,均計劃9月份啟動修繕和建設,明年底完工。
據介紹,中山路為東西走向的道路,東臨博愛北路,西鄰新華北路,總長300余米,整條街有100多座騎樓。根據設計方案,中山路街道整治充分利用了中山路兩側建築風貌協調、整體性較好的特點,去除現有立面混雜的附加物,提升騎樓老街的整體價值。
而旅游集散廣場則北臨長堤路、西臨博愛北路,將建設成為騎樓老街的門戶,地上建成集散公共場所,地下建成具有500個車位的配套停車場,保留出足夠的廣場和停車空間,從而解決到訪游客集中上落的問題,並起到解決騎樓老街停車需求的作用。
據悉,該廣場設計尊重歷史風貌,不做簡單仿古,用現代語言體現歷史建築神韻,充分烘托歷史建築,達到“新舊共生,合而不同”,並將建設大戲台、騎樓老街博物館和游客到訪中心服務站等配套設施,為居民、游客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