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密印寺

密印寺

日期:2016/12/14 17:33:17      編輯:古建築紀錄

    密印寺位於寧鄉縣西北70公裡的沩山中腰、毗盧峰下,是我國佛教禅宗五大宗家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唐憲宗元和二年(807),高僧靈祜禅師來沩山開法,經宰相裴休奏請朝廷御賜“密印禅寺”門額,建立了這座寺廟。

    密印,指印度向中國傳入佛教密宗。靈佑禅師是來自衡山南岳的仰山宗的高僧,故寺門門聯曰:“法雨來衡岳;宗風啟仰山。”據史籍記載,唐宋時,密印寺占地廣闊,殿宇宏偉,傳說寺內鑄有千僧鍋、萬斛洪鐘,聲震山野。明萬歷年間被焚毀,崇祯二年(1629)復修。清康熙八年(1669),加鐵瓦。康熙十年,鑄五千多斤銅鐘。

    密印寺現存山門、正殿、東西配殿、禅堂、祖堂等。山門高大莊嚴,為紅色三開牌樓式磚石結構建築,黃色琉璃瓦,中為拱形大門;正殿,是密印寺的主體建築,也是全寺的中心。殿基和四周有38根石柱,均為白色花崗石所制。殿內四壁嵌滿鎏金佛像,計12218尊,故名“萬佛殿”。佛像神態肅穆,殿內金光燦爛,令人目眩,實為我國寺院之奇觀。

    寺內外不乏含有故事傳說的景物。寺內有一塊高五丈、圍二丈的黑色石,上有二孔,相傳為裴休之妻陳夫人齋僧處,一孔出油,一孔出鹽,稱為油鹽石。寺外還有回心橋、來木井、養生池、仙人獻寶、龍王井、蘆花水、鏡子巖、獅子巖、萬人床、白果含枟等“沩山十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