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縣4月9日遭冰雹襲擊,致多地民房受損,近日天氣逐漸放晴,不少災民開始陸續修繕房屋。不過,該縣長安鎮古騎樓片區的居民在重建時,卻陷入兩難:由於騎樓是當地歷史建築被政府保護,嚴禁拆建;但是損毀的房屋若不及時修繕,則會帶來一定安全隱患。
騎樓維修陷兩難
連日來,住在長安鎮和平街的劉先生一家十分著急。據了解,他所住的這棟老屋,是融安縣政府保護的歷史建築,也正是因為“身份特殊”,多年來,他們不能重建也不敢大修。
長安鎮騎樓街位於長安鎮河西城區,是目前廣西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騎樓街之一,總長約1.5公裡,見證了融安百年商埠的興衰。但是,4月9日,騎樓街上幾乎所有的民房屋頂都被雞蛋大的冰雹砸毀,損失慘重。
因為“身份”特殊,受損的房屋修與不修、該如何修,成為擺在居民面前的最大問題。居民張先生介紹,騎樓街有部分民房是磚木瓦結構,多年來缺乏大修繕,導致民房房梁、木板出現腐朽,一小部分民房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4月9日雹災過後,本來就岌岌可危的騎樓,情況變得越來越危急,“雞蛋大的冰雹把這一片的民房瓦片全部砸破,碎片掉落一地,房梁和木板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損壞。”劉先生擔憂地說,騎樓街區人來人往,如不修繕則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挽救老屋迫在眉睫。
但是,早年政府出於保護歷史建築的需要,不允許居民對這些騎樓進行拆除和重建,所以騎樓街上的居民對於騎樓都不敢大修,“由於年久失修,房子已經破敗到急需維修的程度。而多年來,很多居民一直都不敢動,怕動一下整棟都垮了,歷史建築就化為泡影。”
當地居民向記者表示,騎樓作為當地的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理應得到保護和傳承;但是天災過後,受損的房屋更應得到及時修復。希望政府能給出一個明確方案,讓老百姓知道該如何修,才能讓房屋在得到修復的同時,起到對騎樓的保護作用。
具體措施在研究
對於居民對騎樓修繕的疑問,融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根據規劃,騎樓區沿江地帶將興建防洪堤,規劃紅線范圍內的民房以後都要異地安置,目前不能拆建,建房申請也暫時不會批復。不過,政府部門允許居民基本翻修,以達到安全居住目的。
而對於規劃紅線外的騎樓,原則上也不准拆建,但是雹災導致居民受損嚴重,考慮到居民的實際情況,住建局已經向縣政府反映,目前正在商討具體措施,讓騎樓保護與民房修復達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