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文化資源惠及民生
日期:2016/12/14 9:04:54   編輯:古建築紀錄大遺址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11月25日,大遺址保護荊州高峰論壇在湖北省荊州市召開,論壇以“科學保護大遺址,全民共建惠民生”為主題,標示著我國大遺址保護從理論探索階段步入大遺址資源民眾共享的較成熟階段。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霁翔在論壇上指出:“必須堅持惠及民生的目標不動搖”,“要通過實施大遺址保護工作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美化當地民眾的生活空間,豐富廣大民眾的精神生活,讓廣大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十一五”期間,國家共規劃100個大遺址點,“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形成“六片四線一圈”的新格局,即以西安、洛陽、荊州、成都、曲阜、鄭州6個大遺址片區,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4條文化線路,環繞國境分布的重要大遺址為重點,150處大遺址為支撐的大遺址保護格局。大遺址作為公共文化資源,與個人、城市和經濟都有多方聯動的關系,其惠及民生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提高公眾文化修養
大遺址是指文化遺產中規模大、綜合價值高的大型文化遺址,包括古城址、宮殿建築基址、墓葬群等。大遺址是凝固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我國每年考古工作都有許多重大發現和驚人的成果,這些成果往往在短期內引起人們的重視,一段時間之後則被遺忘。建立大遺址保護項目,有利於發掘遺址的價值,發揮文化遺產的教育功能,可以讓人們充分感受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提振民族自信。
2010年10月,我國公布了首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其中,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利用多種手段對遺址進行完整展示。遺址內建有5座博物館,並對長樂宮4號和5號遺址、丹鳳門遺址、大唐西市遺址、含光門遺址等修建展示廳,用雕塑、影視、圖板模型、演示等全面诠釋遺址信息和內涵。另外,漢長安城6號遺址、桂宮遺址采用復原展示,大明宮含元殿遺址、麟德殿遺址進行包砌加固展示,努力復原真實的歷史空間,使人們在歷史碎片中感受大唐氣象。遺址公園內還設立IMAX影院、考古探索中心,滿足公眾對考古的興趣需要。
位於桂林市的甑皮巖遺址是西南地區發現的重要新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今年5月份,甑皮巖被列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該遺址公園著力創建考古科普品牌,策劃、舉辦了一系列模擬考古科普活動。遺址公園內設立了模擬考古發掘區、原始作坊、原始狩獵場、原始篝火場等設施,並且面向廣大青少年推出了模擬考古發掘、萬年古陶仿制、原始石器仿制、投射動物模型、鑽木取火體驗、原始火鍋體驗等互動性、參與性活動,使參與者在娛樂中了解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隨著我國城市化迅猛發展,人地矛盾凸顯,尤其是位於城市中心及城鄉結合處的遺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新形勢,舊有的保護模式和理念已不能發揮更好的效用。上世紀末,大遺址保護的概念在國內實踐與國外保護經驗的結合下應運而生。大遺址是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在保護大遺址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市擴張對土地的需求與大遺址保護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環境,豐富城市文化內涵。
在大遺址的保護工作中,鄭州市先後實施了鄭州商代都城西南城垣違章建築的拆遷整治和環境綠化、新密古城寨遺址的河道治理和環境整治工程。隨著規劃的實施,鄭州商城遺址所在的老城區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全市環境最優美、文化氛圍最為濃厚的歷史文化區域和鄭州的文化地標。
西安的大明宮遺址區在過去不僅有西安市最大的棚戶區,還有覆壓在遺址上的5個城中村、89家企事業單位,共10萬余人,涉及三個行政區以及規劃、國土、城建等多個部門。這片區域不僅人口成分復雜,而且受遺址保護的限制,基礎設施落後,環境欠佳,經濟發展滯後。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遺址保護的單一問題,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投入拆遷安置資金90億元、建設資金20多億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遵照《文物保護法》,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對遺址區進行整體拆遷安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變區域環境,完成了城中村和棚戶區的改造。
無錫市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建設過程中曾先後請南京農業大學設計農業結構調整方案,請水利部門作新農村建設方案,籌建了生態農業區,並向世界銀行貸款,開展鴻山鄉村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區項目。無錫市充分發揮大遺址的各項功能,將其轉化為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民眾現實和未來生活的文化資源。
寧夏開城遺址在環境整治工程中將遺址保護區道路和村鎮道路整修相結合,解決了當地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帶動文化產業發展
大遺址保護事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大遺址保護對當地經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營建和開發上。
投資巨大的遺址公園的建設給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秦始皇陵采用國家投資的營建模式,從開園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資金7億多元;漢陽陵文物保護工程投入近3億元。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集團運作模式,大唐西市遺址博物館為民營資本運作模式。作為資金來源的補充形式,基金會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城市文化遺產基金會,首批籌得社會資金2400多萬元;大明宮基金會收到企業、個人捐贈2600余萬元。各種渠道資金的匯聚將給大遺址所在地相關產業帶來聯動發展的效應。
在大遺址的開發方面,主要有旅游和文化創意品開發兩個方面。
大遺址是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2010年,寧夏西夏王陵遺址旅游接待收入近1000萬元,使文物保護事業有了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保證。2010年國慶期間,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共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自2010年4月對外開放,至2011年5月,共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0萬人次。2011年8月,桂林市把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納入“桂林世界旅游城”的重點建設項目。
大遺址文化創意品的開發前景廣闊。鄭州大遺址片區將分期分批、有重點地開發文化產業品牌,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文化遺產資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無錫市阖闾城遺址公園依托太湖山水自然風貌,將恢復春秋時期歷史人文生態,建設阖闾文化村等項目,並投資5000萬元打造阖闾城影視基地。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和發展農業旅游、打造特色品牌農業相結合,實現大遺址保護和生活改善共贏。有專家指出,總體來看大遺址文化創意品開發還缺乏創新思路,大遺址的內涵尚待進一步揭示、大遺址的價值需要進一步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