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

日期:2016/12/14 19:18:52      編輯:古建築結構
在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上,至今仍保存著眾多徽派古建築,它們像一朵朵雍容典麗的藝術奇葩,妝點著輝煌燦爛的徽州文化,作為徽州建築藝術典范的“古建三絕”——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令人贊歎不已。隨著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朋友對徽派古建築產生興趣,紛紛踏上徽州古建之旅。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傳統和優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築風格。粉牆、青瓦、徽派馬頭牆、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回廊、亭台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築的基調。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偉、結構合理、布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成多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民間故宮”之稱的宏村承志堂前廳橫梁上的“唐肅宗宴客圖”和“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游者驚歎不已。徽州民居講究自然情趣和山水靈氣,房屋布局重視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自古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傍水,與亭、台、樓、閣、塔、坊等建築交相輝映,構成“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境界。黟縣宏村,背靠古木參天的雷崗山,前臨風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萦回的浥溪河,整個村落設計成牛形,景色極為秀麗,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稱。徽州古民居,多為三間、四合等格局的磚木結構樓房,平面有口、凹、H、日等幾種類型。兩層多進,各進皆開天井,充分發輝通風、透光、排水作用。人們坐在室內,可以晨沐朝霞、夜觀星斗。經過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較柔和,給人以靜谧之感。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肥水不外流”,體現了徽商聚財、斂財的思想。民居樓上極為開闊,俗稱“跑馬樓”。天井周沿,還設有雕刻精美的欄桿和“美人靠”。一些大的家族,隨著子孫繁衍,房子就一進一進地套建,形成“三十六個天井,七十二個檻窗”的豪門深宅,似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黟縣關麓的“八大家”就是由八個兄弟的20幢民居屋捨相貫、院庭聯幢而成。徽派民居在室內裝飾和擺設方面也極為講究。正堂掛中堂畫,兩側中柱上貼掛楹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賈而好儒、崇文重學的思想。廳內陳設條桌,桌上東邊放一花瓶,兩邊擺一古鏡,中間是時鐘,寓意徽商在外永遠平安。走進徽州,人們可以從眾多鱗次栉比的古民居中看到“東方文化的縮影”,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遞、宏村、唐模、南屏、呈坎、昌溪等等。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風,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據《寄園寄所寄》載:“新安聚族而居,絕無一雜姓攙入者。其風最為近古。出入齒讓,姓各有宗祠統之,歲時伏臘,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禮,彬彬合度。”黟縣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規模宏偉、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個風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橫店街,200米長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為兩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封建宗法勢力的博物館。古徽州名門望族修祠擴宇、營建支祠,規模勝似瓊樓玉宇,以顯示家族的昌盛。這些大祠堂,用料碩大厚實,有的竟采用整塊長達6.7米、高1米多,寬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圓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廳柱;開鑿出整塊10米多長、5米多寬的大石板作台階。祠堂的“享堂”、“寢堂”采用一色的名貴木材,如銀杏等,稱“白果廳”;也有重梁疊架,稱“百梁廳”。祠堂大門多作“五鳳樓”,高牆翹角。整座祠堂莊嚴肅穆,體現出族法族規的神聖威嚴。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呈坎羅東舒祠融“古、雅、美、大”於一體,共四進四院,後寢寶綸閣高達13.6米,面闊11開間。著名的祠堂還有龍川胡氏宗祠、黟縣敬愛堂、棠樾清懿堂(罕見的女祠)等。

    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為宣揚封建的倫理道德,表彰宦績政聲、孝子義士、節婦烈女等,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辦法以傳顯榮光,流芳百世。古牌坊結構嚴謹、布局合理、規模宏大,每一塊梁枋,每一件鑲嵌都合乎力度,在建造上講究選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樓脊式,“沖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單門和三門的;有遍飾雕刻、工致華麗,也有平琢渾磨、不事雕飾的,其排列有縱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橫列一排。著名的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拔地而起,呈半弧形展開,似在訴說著一個個忠、孝、節、義的故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許國石坊(俗稱八腳牌樓),四面八柱,由前後兩座三間四柱三樓式牌坊和左右兩座單間雙柱三樓式牌坊組合而成,氣勢極為恢宏,顯示著許閣老的豐功偉績。立於黟縣西遞村口的胡文光刺史坊,高12.3米、寬9.95米,四柱三間五樓,全用質地堅細的“黟縣青”石料,雕刻精美,流檐翹角,宏偉壯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