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建築群,釣魚台國賓館,八一大樓,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八寶山革命公墓
日期:2016/12/15 1:23:25   編輯:古建築結構北京十大政治建築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這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亞洲第一大國的政治中心,集中了黨、政、軍的最高首腦機關,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全國行使政府管理職能的權力中心,也是我國與世界各國進行最高層次政治交往和交流的中心,北京兩個字就象征著中國最高權力,於是產生了一批規格龐大、氣勢雄偉、造型嚴肅的新建築,或為會堂,或為辦公大樓,或為領袖紀念堂,或為革命公墓,成為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最好诠釋,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北京十大政治建築:
一: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場和全國人大常委辦公的地方,是國家政治活動的最重要的場所,國家在此舉行重要會議,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
人民大會堂的建造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它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18萬平方米,超過了明清24個皇帝經營了五百年的整座紫禁城的總建築面積,至今仍為英國吉尼斯世界記錄保持的全世界最大的禮堂,而其精美程度,不但遠遠超過我國原有同類建築,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流的,它采用的籠式避雷網設計比國外建築同行的理論研究提前了18年,而這麼宏大精美的建築僅用了十個多月就完成了。
人民大會堂包括萬人大禮堂、五千人宴會廳(可提供萬人的酒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三個部分,共有廳堂100余個,整座建築平面呈“山”字型,正面牆呈“弓”字型,南北長336米,東西寬206米,最高處46.5米,正門前為微紅色花崗石砌築的大台階,外牆為米黃色剁斧假石,四周134根青灰色天然大理石和米黃色剁斧假石柱子組成,其主體顏色是米黃色。正門有12根大理石擎天柱,高25米,五扇金色巨大銅門,巨大的國徽高懸在正門上方,整座大會堂莊嚴雄偉、樸素大方、壯觀巍峨。被載入全球權威建築雜志: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史》。
二:中南海建築群
中南海位於北京紫禁城西側,文津街、北海大橋以南,明清時期與北海統稱為“三海”,又名太液池,面積約1500畝,水面700畝。早在遼代,這裡便初具規模,金代建皇帝行宮,元代更以此為中心建造規模宏大的皇宮,明代建紫禁城,這裡稱為西宮,明、清多次對中南海進行擴建,清代鼎盛時期,中南海的重大慶典頻繁不斷,慈禧當政時,兩次大規模整修中南海,民國初年,這裡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伐戰爭後,辟為公園。北京和平解放後,這裡成為中央領導的居住地和中央機關辦公的處所,在部隊的支援下進行了整修。
中南海歷經八百年春秋,湖面遼闊,林木蔥郁,繁花似錦,建築金碧輝煌,宏偉壯觀,主要名勝景觀有新華門、瀛台、豐澤園、靜谷、紫光閣、蕉園、水雲榭等。中南海中最重要的建築當推懷仁堂,是慈禧時修建,仿西洋建築模式,殿宇富麗堂皇,門前有12座獸首人身銅像和景泰藍銅獅,原名“海晏堂”,袁世凱竊國後改為“居仁堂”,常在此會客,辛亥革命後,改為“懷仁堂”,新中國成立,懷仁堂成為專門的會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第一次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等都曾在此召開。
三:釣魚台國賓館
釣魚台國賓館是中國也是東方唯一一座具皇家氣派的現代化超五星級園林別墅賓館,被譽為“東方第一賓館”,它記載著我國重大的國事政治活動,是國家大事的晴雨表。
釣魚台國賓館始建於1958年10月23號,在原帝王行宮的基礎上建造了15座賓館樓,是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築之一,國賓館面積42萬平方米,水面8萬平方米,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和諧,15座賓館樓既有現代設備又有民族風格,中西合璧,異彩紛呈,獨具皇家氣派,園內有樹木11萬株,石榴園、海棠園、桃園、櫻桃園散布四周,整個賓館四季常青。
國賓館中最雄偉華貴的建築是被稱為“元首樓”的18號樓總統別墅,它是一座兩層的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物,采用中國古典宮殿建築手法,樓身潔白,飛檐斗拱,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莊嚴雄偉,氣派非凡,朱色的廊柱、古樸的彩畫、白色的漢白玉圍欄,加上門前的蒼松,視覺色彩極富變化,盡顯豪華。美國、英國、前蘇聯、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很多位最高元首在此樓度過了難忘的時刻。
四:八一大樓
八一大樓由總參工程兵第四設計研究院設計,為中央軍委辦公地。大樓位於北京市復興路,西臨軍事博物館,1999年8月1日竣工,主體建築地上12層,地下2層,建築的檐口高度為61米。
建築總體布局,根據使用要求劃出互相聯系的廣場院落空間。南面的八一廣場,是歡迎外國軍事領導人檢閱三軍儀仗隊的場所,雄偉壯觀,具有禮儀盛典的氛圍;東廣場為一般工作人員進出接待的場所,氣氛樸實,方便實用;北面為12600平方米的集中綠地,與內庭綠化互相聯系,環境優美。建築平面設計功能分區明確,交通流線清晰,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單位認為,該建築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實用性強,單體建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建築造型獨特新穎,雄偉壯觀,體現了軍隊特色,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色彩簡潔明快,大方有個性,結構堅固,抗震性能好,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合理,做到了經濟適用、造價低、質量高、效果好。
八一大樓要求建築造型突出軍隊特色,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該建築把軍隊特色放在了首位和中心。在總體設計上采用傳統的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布局,巧妙地將主樓西南側需要保留的原學習館納入新建築中,組成高低錯落,端莊穩重的建築群體,加上超宏大的建築體量形成了本建築特有的雄偉壯觀的軍隊氣質。同時大樓也具有現代辦公樓共同的特征。大樓的布局、造型和色彩做到了與相鄰的中國軍事博物館協調一致,又各具特色,在西長安街延長線上又增添了一處亮麗的城市景觀。
在建築技術創新上成就突出,其高層建築156米的超長無縫設計獲得軍隊科技一等獎。
五: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氣勢宏偉的天安門廣場的中心,北面正對天安門城樓。紀念碑呈方形,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分碑身、須彌座和台座三部分,總高37.94米,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十分雄偉壯觀。
紀念碑底層座為海棠形,上層座為方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須彌座腰部收束,四面嵌有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和兩塊裝飾性浮雕,共雕刻有170多個人物,形象、概括地表現了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百余年間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上層須彌座四周镌刻有菊花、百合花、荷花、牡丹等組成的八個花環。紀念碑正面刻有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镏金大字,碑心背面是毛澤東撰文周恩來題寫的碑文。碑身兩側用由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花環浮雕裝飾。碑面略呈弧形,顯得豐滿、結實,碑頂按民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建造,是上有卷雲,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頂。
人民英雄紀念碑被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史》。
六: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位於天安門廣場南部,坐落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一座與天安門廣場總體建築風格相呼應,具有我國民族風格的正方型大廈。
紀念堂占地5.27公頃,四邊各長105.5米,高36.6米,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正門朝北,闊視整個天安門廣場,門額上鑲嵌著寫有“毛主席紀念堂”六個大字的漢白玉金字牌匾,基座由高6米的棗紅色花崗石壘砌而成,台幫全部用采自四川的花崗石砌成,四周環以漢白玉萬年青花飾欄桿,基座上四周挺立著44根福建產的黃色花崗石廊柱,每根柱高17.5米,擎起用金色琉璃鑲砌的重檐屋頂。整個建築雄偉莊嚴,突出了天安門廣場的政治氛圍,加重了廣場整體布局的嚴整性,紀念堂南北大門外側各有兩組8.7米高的大型人物群雕,對主體建築起到了很好的襯托點綴作用。紀念堂內北大廳中央有一尊高達3米的漢白玉石毛主席坐像,由七大塊漢白玉石組成,栩栩如生。二樓設有六個紀念室,分別紀念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陳雲六位偉人,每室都設有該紀念室偉人的頭像。
毛主席紀念堂被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史》。
七:民族文化宮
民族文化宮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北側,是一座采用中國傳統形式的現代建築,兩翼為3層,中間塔樓13層,主建築內包括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和1150個座位的禮堂,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築之一。
文化宮中央的塔形主樓,與兩翼的環臂形輔樓,喻示著民族大團結,以及“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造型非常切題。古典的亭子頂在形態、體量以及色彩上,對整個建築群起到了視覺上的統率作用。牆面上窗門的數量也比例得宜。特別是整棟建築所采用的裝飾性配件,既不顯得繁瑣,也不令人感到疏落沉悶。建築整體上慎用鮮紅、明黃等暖色,而采用藍色和綠色等冷色調的配置,營造出了一種寧靜安谧的和諧氛圍,從更深的層次上,宣喻出了中華民族勤勞質樸、熱愛和平的可貴性格。
民族文化宮是除了人民大會堂外使國家領導人關注最多的建築,名列十大建築榜首,被載入《世界建築史》。
八:北京展覽館
北京展覽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是中蘇建築師合作設計的,原名蘇聯展覽館,專門展示蘇聯的建設成就,包括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等,是中共中央根據蘇方的意願選址建造,蘇聯建築專家幫助設計和施工。
展覽館主體建築坐北朝南,平面呈“山”字型,中央正門由三個穹窿大拱券組成,兩側拱廊由十八個小拱券組成,正門建築的上部是一座聳入雲端的镏金鐵塔,塔頂裝有巨大的五角星,塔尖高87米,巍峨壯觀。整座展覽館占地約1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八萬多平方米,館前有占地21畝的橢圓型廣場,中央有一個直徑45米的蓮花形噴水池,館後有人工湖,還鋪設了專用鐵路支線。
1958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展覽館改名為北京展覽館。
九: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西長安街延長線復興路上,東臨中央軍委總部八一大樓,落成於1959年7月,是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築之一,整座建築氣勢恢弘,深沉凝重,是世界十大軍事博物館之一,也是中國惟一的綜合性軍事博物館。基本陳列展示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軍事歷史與軍事文化,展示了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歷史和中國國防建設的新成就。藏品豐富,陳列形式多彩,具有民族風格。
中國軍事博物館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兩翼陳列廳4層,中間部分7層,主樓高94.7米,樓頂建有高塔,塔頂托著直徑為6米的全國最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正門上方“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匾額是毛澤東主席親筆書寫,主樓前有寬闊的廣場,兩側的蒼松翠柏四季常青。整個建築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體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氣勢。
軍事博物館和八一大樓相臨,造型和色彩協調一致,構成了一個軍隊特色鮮明的宏偉的建築組合,雄踞於長安街旁。
十:八寶山革命公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位於天安門西15公裡,石景山路北側一片蔥郁的林木下,建於1950年4月,為我國規格最高的公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面積達一萬余平方米,南大門為仿西漢建築,門外雄踞著兩尊石獅,伴著四棵高聳入雲的百年古柏,如同忠誠的守靈衛士,革命公墓分為四個區域,第一墓區位於公墓中軸線以東,安葬著國家已故的主要領導人和國內外重要知名人士,第二、三、四墓區在公墓大門內東、西兩側,安葬著部長以下,縣團級以上的黨、政、軍各級領導干部、愛國人士、國際友人以及集體遇難烈士,還有個別雖級別不夠,但對革命有卓越貢獻的人士。
公墓院內的中央是2400平方米的骨灰堂,是一座分東、西兩院的套院,共有24個骨灰寄存室,其中正一室的規格最高,存放著朱德、彭德懷等主要國家領導人的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