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走出古建攝影的“旅游范式”

走出古建攝影的“旅游范式”

日期:2016/12/15 2:00:45      編輯:古建築結構

對於許多攝影人來說,古建築已不是新鮮題材。但是,當有些攝影人在面對諸如重慶合川釣魚城這樣的古建築時,又往往會陷入一種“旅游范式”的攝影思路,即游覽的順序就是拍攝順序,走到哪裡拍到哪裡,比如只選擇一些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景物拍攝。

 當然,“到此一游”的拍攝方法有其合理性。無論是從正面拍攝古建築的標志性景觀 (如古城主城門,古街牌坊等 ),還是“登高望遠” (全景的方式展現古建築的整體景觀),這樣拍出來的片子,既能交代拍攝地點,達到旅游紀念的目的,也能表現這些古建築莊嚴、平穩的感覺,符合中國古建築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但是,如果要全面、深入地展現古建築的魅力,表現它們的歷史滄桑和文化韻味來說,僅僅這樣拍未免就有些浮光掠影了。

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拍古建築更要關注細節,注意對局部進行表述。比如,古建築的彩繪、雕飾、門窗等裝飾就是非常值得拍攝的重點,它們不僅形式各異,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此外,一些生活場景的挖掘也是不可或缺的,坐在門口悠然吸煙的老者,玩耍的孩童,街巷裡的一口井、一棵古樹,牆上一些標語或者招貼畫等,都會使我們拍攝的古建築更顯人文魅力。在構圖時,為了不讓畫面死板,可以在畫面前景選擇遮擋物,比如,以樹枝、雕塑、屋檐一角來打破對稱式構圖,使畫面有所變化,從而更加生動。

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宋剛明的《徽居映像》組照中,我們看到的是 :伸展的樹枝作為前景的徽居群,“仰望”天空的層層疊疊的馬頭牆,特點鮮明而又形態各異的雕塑,小巷內的居民生活場景,以及居民家中的家具擺設等。這些建築局部細節的刻畫和人文情景的補充,使得徽派韻味得以真實鮮活地表現出來。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每年都會派遣大量優秀攝影師到世界各地拍攝古跡、古建築,這些攝影師的經驗我們不妨做個參考:當你拍攝建築、雕像或是其他歷史遺跡的時候,在你按下快門之前,想想它們代表了什麼含義。例如 :一張在暴風驟雨的夜晚,或許背景中還有閃電的照片可能會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歷史遺跡戰場上的加農炮在霧霭中會比在陽光中看起來更好。先了解拍攝對象,再考慮一下天氣、光線、角度,等等,這樣的照片才更有內容。

或許,每一個人都會對古建築攝影有著自已的理解和看法,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如何走出
“旅游范式”的古建築攝影模式,進而更全面地展現這些古建築的魅力,仍然是個重要課題,還
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探討與實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