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斗栱維修技術
日期:2016/12/15 1:23:31   編輯:古建築結構古建築斗栱維修技術 - 正文
斗栱是梁架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維修時需按原狀修配和仿制。斗劈裂為兩半,斷紋能對齊的,粘牢後可繼續使用,不能對齊或嚴重糟朽的應更換。斗耳斷落的,照原樣補配、粘牢釘固。斗平被壓扁的可在斗口內用硬木薄板補墊,木紋要與原構件一致。
栱劈裂未斷的可灌縫粘牢,榫頭斷裂無糟朽現象的灌漿粘牢,糟朽嚴重的鋸掉後用干燥的硬雜木依照原樣有榫頭式樣尺寸接榫。長度應超出舊有長度的 2~4倍。兩端與栱頭粘牢,並用螺栓或木銷加固。
昂嘴斷裂、脫落,裂縫粘接與栱相同。糟朽脫落時可照原樣用干燥硬雜木補配,與舊構件平接或榫接。
枋子斜劈裂紋的可在枋內用螺栓加固或者灌縫粘牢。局部糟朽時剔除糟朽部分後用木料粘補齊整。糟朽超過斷面面積 2/5以上或折斷時應更換。
上述灌漿粘接材料皆指用樹脂類高分子材料,重量比為E44環氧樹脂∶二乙烯三胺∶二甲苯=100∶10∶10。
斗栱的更換要選擇同種干燥材料,依原樣復制。對於涉及多攢斗栱或連接通間的長構件多榫卯的制作,可留待安裝時進行,以防因尺寸誤差而影響歸安。對於栱瓣、栱眼、隱刻鴛鴦交手栱和翼形栱、昂嘴、耍頭等細部形制,應根據其時代特征,慎重處理,保證不同時代的手法和風格。
斗栱安裝時必須認真處理好與柱枋生起的關系。在施工現場按照柱生起和柱距,分別定出各斗栱絕對位置,按編號排列斗栱逐層預裝,邊裝邊修整,邊用儀器校准,然後進行上安裝。上安裝時要先調整和校准柱子的生起和側腳,在枋、額上劃定斗栱順身中線及其絕對位置後,由坐斗逐層安裝調整和修配,逐層用儀器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