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五大特點 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系是怎樣建成的
日期:2016/12/14 22:49:33   編輯:古建築結構1、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
木結構體系的優點很多:如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性能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時木結構也有很多缺點:易遭受火災,白蟻侵蝕,雨水腐蝕,相比磚石建築維持時間不長;梁架體系較難實現復雜的建築空間等。不過,中國古代建築中也有少量磚石建築和金屬建築,如《史記索隱》中稱:“石室金匮,皆為國家藏書之處。”磚石結構多用於塔式建築。金屬建築以銅為主,著名的銅建築實例有北京頤和園寶雲閣、湖北武當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宮金殿。
2、中國木結構體系歷來采用構架制的結構原理
以四根立柱,上加橫梁、豎枋而構成“間”,一般建築由奇數間構成,如三、五、七、九間。開間越多,等級越高,紫禁城太和殿為十一開間,是現存最高等級的木構古建築。立面上劃分三個部分:台基、屋身、屋頂。其中官式建築屋頂體型碩大、出挑深遠是建築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頂的形式按照等級分為:單坡、平頂、硬山、懸山、庑殿、歇山、卷棚、攢尖、重檐、盔頂等多種制式,又以重檐庑殿為最高等級。
3、創造並使用斗拱結構形式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間傳遞荷載的結構構件,又以其自身優美、華麗的造型而成為建築的主要裝飾構件。是集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與一體,在中國建築體系中獨有的構件。
4、特異的外部輪廓
多層台基,色彩鮮艷的曲線坡面屋頂,院落式的建築群,展現廣闊空。兩千多年前漢墓磚畫上已經有院落建築的表現,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築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復雜的圍合形式。
5、運用色彩裝飾手段。
木構架的一個突出缺點是易腐、易燃。為了保護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中國古代建築形成獨具特色的彩畫制度,令世人歎為觀止。
在建築思想上,中國古建築體現了明確的禮制思想,注重等級體現: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都有嚴格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築形態,但是也同時限制了建築的發展。同時,天人合一思想同樣體現在中國古建築的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建築與自然的互相協調與融合。注重建築,城市選址;建造時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園林體現尤其明顯,強調風水。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建築作為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本身就具有意義,本身就是一種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