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我國古建築中枋類的制造

我國古建築中枋類的制造

日期:2016/12/15 1:23:08      編輯:古建築結構

枋類的制造

    1、檐枋(即檩枋):枋高為一檩徑或按檩徑的8/10,原為高的8/10,長按面闊減半柱徑。兩端頭做銀錠榫(即燕尾榫)銀錠扣。榫寬按枋子高,厚按柱徑的3/10,長按柱徑的1/4。劃枋子長及榫頭,用抽板掐退法作。枋子作完後要彈上中線,在立架裝置時用。四面作饅楞均按各面的1/10。

    2、額枋:大式(帶斗拱)叫額枋。小式(不帶斗拱)叫檐枋。長按面闊尺寸減半柱徑,高寬按斗口計。刮刨光平,彈出中線,兩端作銀錠榫(帶袖或不帶袖),按掐退法停止劃線,仿古磚瓦枋子四面作圓饅楞。按每面的1/10。

    3、箍頭枋(即搭角枋):此枋用在山面前後轉角處。前(後)面與山面搭接相交。長按盡間面闊,山面按廊深各加一檩徑半即長。一端做銀錠榫,榫做法同前。一端作箍頭榫和霸王拳(小式作三岔頭)作法,長寬同坐斗枋出頭。

    4、小額枋:小額枋地位在大額枋上面。作法同前用丈桿打截料、找方、刮料、彈中線、作榫或(銀錠榫),榫寬3/10。搭角小額枋:是用在轉角處。作法根本同上,但其不同之處,只是角柱榫眼是通直榫。尺寸與交叉榫相反。榫是大進小出,出頭榫為枋子高的1/2,伸出柱外榫長為柱徑的1/2,行將榫的上部減去一半,出下半部榫。山面小額仿,作法同上,但出柱外的半榫,是在上半部,而將下半部榫減去1/2。

    5,由額墊板:是用於大額枋與小額枋兩頭,如沒有小額枋,也就不必由額墊板。板的榫同板厚,寬兩個斗口,拔出柱內,深為一斗口。板長按面寬減半柱徑。

    6、坐斗枋(即平板枋):安在大額枋下面,坐斗枋與額枋用銷子聯接。按丈桿打截料、找方、彈中線。兩端作銀錠榫。枋長按面闊。寬三個半斗口。高二個斗口。仿古青磚搭角處長與大額枋的霸王拳一齊。搭角作扣榫與山面相交。7、重檐大額枋:用在重檐(下層檐)上,長按面闊。稍間按面闊,加半個柱徑,再加出霸王拳,按自身寬的一半(二分之一),高按金柱徑加一,厚按童柱徑9/10。作法同大額枋。

    8、承椽枋:按大額枋的高厚各加一斗口。兩端直榫,其他同大額枋。又法:長按面闊,稍間收一步架。高按三點三斜椽徑(即下皮往上一個半斜椽徑,椽位一個斜椽徑,由斜椽上皮至枋子上皮為零點八斜徑)。厚按高的非常之八。做法:兩端直榫寬3/10柱徑,榫長柱徑的1/4,四面作圓饅楞。按木桿的椽花,由柱中到柱中排好椽子間隔,劃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