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超級私宅改寫建築史

超級私宅改寫建築史

日期:2016/12/14 22:50:38      編輯:古建築結構

  談起人類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很多人總是習慣性提起長城、聖保羅大教堂、悉尼歌劇院、古根海姆美術館這些經典的公共建築。其實如果將眼光移開這些體量龐大的宏偉地標,投向似乎並不起眼的內街深巷、鄉野郊區,可以發現,那裡的很多屬於私人所有的建築同樣與那些史上最燦爛的名字連在一起。多年來,一代代的顯赫家族和巨富新貴們運用自己的財富、品味和想象力,與們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創造出一座座足堪位列世界建築之林的精彩宅邸。

  近來,一股邀請設計師度身定做自己的私有空間的風潮逐漸興起。雖然這些私人空間目前仍很少進入大眾視野,但並不妨礙其中能夠出現若干可供後人瞻仰的傑作。因此不妨對歷史上那些最偉大的私宅做一簡單掃描。

  是“公眾的財富”而不僅僅是“私人的珍品”

  “如果上帝有錢,他大約也會為自己建一處這樣的居所的。”據說這是蕭伯納在20世紀美國報業大亨威廉·魯道夫·赫斯特的宅邸赫氏堡作客後得出的論斷。

  始建於1919年的赫氏堡被視為有史以來最豪華的私人住宅,共有房間165間,數不清的古董陳設其間,除此之外,這裡從太平洋邊開始到桑塔露西亞山的4萬英畝的土地都是赫斯特家族的私產。赫氏堡由朱莉亞·摩根設計,她是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第一批獲得土木工程學位的女學生,是世界上最早從事建築設計的女性之一。從1919年開始的28年中,摩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建造這座現代古堡的浩大工程之中。有人評論:“赫氏堡是她一生的作品。赫氏給了她一個實現自己建築夢想的機會,而她也幫助赫氏實現了他的夢想建築。”

  赫斯特去世後,他的兒子們決定將城堡捐贈給加州政府,向公眾開放,讓大家共同領略山莊的魅力。

  位於美國匹茲堡市郊區的熊奔溪畔的流水別墅的主人是匹茲堡百貨公司老板、德國移民考夫曼。其設計者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是美國建築師當中,唯一曾在郵票上出現的人物。流水別墅工程技術激進而前所未見。這座直接懸在瀑布上方的別墅不僅是對工程師的挑戰,其蘊藏的詩意與隱喻更令哪怕是最不谙藝術的參觀者著迷。建設期間他們經歷了與們的激烈斗爭,以及一再飙升的造價帶來的質疑。但賴特將他對現代主義建築觀念的理解,以及從東方藝術中借來的山林情趣和寫意手法完美地融為一爐,將“流水”雕琢成了建築藝術精品。

  與赫氏堡的後人類似,1963年,考夫曼的兒子將“流水別墅”捐獻給匹茲堡西賓夕法尼亞州保護局。捐獻儀式上,小考夫曼以這樣的語句表達了他的心情:“流水別墅”是一件人類為自身所做的作品,不是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所做的,它是一個公眾的財富,而不是私人擁有的珍品。

  最佳的代言人和風格的引領者

  薩伏依別墅和流水別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誕生的兩座最偉大的別墅。現代主義的兩位大師柯布西耶和賴特分別創造了它們。而它們也同樣是在大眾尚未來得及接受之前,便被慧眼獨具、身家億萬的業主所相中。隨後,它們便如投入深潭的炸彈一般,掀起沖天巨浪。

  薩伏依別墅位於巴黎近郊的普瓦西,1930年建成。這幢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白房子表面看來平淡無奇,簡單的柏拉圖形體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牆,簡單到幾乎沒有任何多余裝飾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稱為裝飾部件的是橫向長窗,這是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讓光線射入。它是勒·柯布西耶純粹主義的傑作,柯布西耶原本的意圖是用這種簡約的、工業化的方法去建造大量低造價的平民住宅。

  擁有億萬家產的薩伏依伊女士的選擇成就了一件偉大的作品,也為這種新的建築觀念做了最佳的廣告。它所表現出的現代建築原則影響了半個多世紀的建築走向。

  作為“國際風格”的優秀代表,被用作電影《洛城機密》取景地的洛維爾別墅將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放置在突出的位置。洛維爾別墅建造在陡峭的山坡上,可遠眺波浪壯闊的太平洋和聖莫尼卡的山脈,夜晚還可俯瞰燈火通明的洛杉矶夜景。

  其建築師理查德·諾伊特拉1892年出生於維也納,1929年移居美國。1928年,他為洛維爾博士設計的這座別墅使他贏得了國際聲譽,他稱其為“健康別墅”,因為它除了具有明顯的室外活動與娛樂區域外,它還與大自然中健康的因素緊密相連。這種觀念深刻地影響了之後的很多建築師。而這所建築之所以能夠成功地按照建築師的理想來實現,與其主人洛維爾豪邁、無拘無束、生機勃勃的性格密不可分。

  選拔出最傑出天才

  “巴塞羅那,去看高迪”——每一個到巴塞羅那的旅行者,都不可能不看看聖家族教堂、米拉之家,或者古埃爾公園。這些驚世駭俗的現代建築經典,是天才建築師高迪激情四射的頭腦中迸發出的幾顆最燦爛的明珠。作為這世上最傑出的建築師之一,他的成功與其背後強有力的推手——歐塞維奧·古埃爾密不可分。

  1878年是高迪職業生涯中最為關鍵的一年。這年,他不僅獲得了建築師的稱號,更主要的是結識了歐塞維奧·古埃爾這位後來成為他的保護人和同盟者的朋友。這位熱心社會改革的紡織、航業巨子既不介意高迪那落落寡合的性格,也不在意他那乖張古怪的脾氣。高迪的每一個在旁人看來是瘋狂的想法,在古埃爾那裡總能引起欣喜若狂的反應。

  1884年,古埃爾和高迪合作了第一個項目——古埃爾公館。高迪為古埃爾的私家宅邸設計了一個四層高的主樓,地下室、露台、跑道、 內飾和全套家具,此外還有一個雅致的入口,一個古埃爾亭、一個馴馬場和一個歐洲最宏偉的收發室,尊貴氣派一覽無遺。最富奇幻色彩的是“古埃爾宮”的屋頂,14個怪異的五彩煙囪,展現了高迪狂熱多彩的內心世界。古埃爾宮建成後,成為巴塞羅那當時最奢華的建築。高迪憑借它,從一個寂寂無名的窮小子,一躍成為巴塞羅那最炙手可熱的名建築師。

  通過長期緊密的合作,古埃爾將高迪一手舉入了上流社會,為現代建築史貢獻了一位偉大的天才。如果沒有古埃爾當年不計成本地支持高迪建造出他那輝煌的私人宅邸,就不會有後來那些被視作巴塞羅那乃至西班牙的建築地標的誕生。他與高迪的關系可以列入世界上最完美的“贊助人-藝術家”拍檔之列,也是私人推動建築觀念進步的絕佳例證。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拍檔都是默契的。范斯沃斯住宅是1945年現代主義大師密斯為單身女醫生范斯沃斯設計的度假別墅,建成至今獲得的爭議幾乎與其贊譽一樣多。密斯在這幢建築中最大程度地消除了所有的封閉性,密斯認為這種透明的方式使住宅的空間得以自由流動。但這卻使范斯沃斯的起居生活非常不方便,她甚至找不到可以掛照片的地方,除了浴室的牆面。盡管她在這幢別墅中居住了20年,可她說在這幢建築中自己就像是一個被展覽的動物,任人窺視。這導致她在建築完成之後用一紙訴狀將密斯送上了法庭,為他們之間之前的合作和友誼畫上了句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