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淺談湘南明清建築木雕的裝飾特征與吉祥含義

淺談湘南明清建築木雕的裝飾特征與吉祥含義

日期:2016/12/15 1:22:57      編輯:古建築結構

摘要:湘南民居木雕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承載著湘南傳統民情、民俗。因深受傳統文化、地域性及多民族化等因素的影響,使依附在湘南民居建築之上的木雕藝術具有質樸率真以及形式多樣化等藝術特征。木雕藝人們運用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采用象征、諧音等手法,直接或含蓄地表達了人們趨利避害、祈求吉祥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吉祥意念。

關鍵詞:湘南木雕;裝飾;吉祥

裝飾藝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原始人類之所以能發明各種工具並投入使用,是人類已經產生了對美的追求意識,此時,裝飾藝術也就誕生了。而依附在湘南明清建築之上的裝飾木雕藝術,因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地域性及多民族化等因素的影響,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象征的表現手法、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突出地展現其獨有的藝術特征,也顯示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獨特的光輝和民間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能。每個時代都有代表那個時代的藝術精神,那麼裝飾藝術也不可能不表露出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精神,與此同時,它也會記錄那個時代的生產技術、工藝水平和材料采用等特色。所以,裝飾藝術具有雙重性,既是精神產品,也是物質產品。而產生於明清時期的湘南建築木雕也就會蘊含著當時的審美意識和藝術精神。木雕在中國古代建築裝飾上一直占有著重要的位置,而湘南的建築木雕是明清時期的遺存。

一、湘南明清建築木雕的裝飾藝術特征

1.設計構思的整體性在湘南明清建築設計和建造的時候,隨之也考慮了依附在建築之上的裝飾木雕的整體性構思和設計,要使建築物本身和木雕在藝術風格、所體現的民風特點等協調一致。這也就要求裝飾木雕的民間藝術家在題材、表現形式和技法上都有明確的創作趨向與構思,這樣就使木雕與建築物本身成為天衣無縫的整體。我們從現在尚存的湘南明清建築木雕的研究中發現,木雕在建築中所體現的裝飾性可謂是精心安排的。從構圖上看湘南明清建築木雕,飽滿而又均衡。其裝飾木雕往往會把一些故事情節組合成一個整體的畫面,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奏的處理;或者把不同的場景和人物巧妙的布置在一起,然後配以圖案紋樣,畫面結構的嚴謹而又富於變化。就說是裝飾在窗棂上的一個單獨紋樣,也要把具象的物體稍加變形和組合,使之構圖飽滿厚實,裝飾性與實用性達到了完美的整合。

2.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裝飾藝術與其它藝術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其獨特的形式美感,形式非本質,但形式賦予了裝飾藝術生動的表現力。湘南明清建築上的裝飾木雕形式多樣,表現形式有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等。還有不少镂空的深淺浮雕與圓雕拼接一起,加強深度空間感,豐富了層次感,形成了近似圓雕的深浮雕,具有極強的藝術性。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是以線造型來表現物象的,那麼,在湘南明清建築木雕中也是以線造型為基本特征來表現對象的,是以刀代筆,以木代紙的傳統雕刻藝術。由於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表現的不同,使民間傳統木雕藝術在技法上也出現多樣性;還有中國民間工匠的傳藝方式是師徒制,師承關系也是不同的,這些都促使了木雕藝術在裝飾設計、構圖、造型、選材及工藝刀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有的木雕藝術家就像傳統寫意畫一樣,大刀闊斧的去表現對象,刀法有大氣磅礴之勢;可有的則像傳統白描一樣較為工整細致,運用各種刀法表現出不同的造型;根據木雕材質的不同,有的塗上金漆以示富麗,有的不加塗料自成雅趣,當然在刀法上更是要講究了;在傳統繪畫中表現的畫面效果有方圓之說,而在木雕藝術中也同樣有圓潤和方稜之意。從湘南地域看,湘南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區域,蘊涵了不同的藝術風格,而且受到了儒家思想、宗教文化等的影響,構成了湘南明清建築木雕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3.表現手法的生動性我們在欣賞湘南建築木雕的時候,會發現那些頭大身小的人物、人大房小的場景,誇張中也具有節奏感,變化中而又協調一致。人物五官的刻畫都是寥寥幾刀,更不注重人體各部位的比例關系,而是著意表現人物動態的傳神寫照,突出造型的稚拙、質樸、洗練、明快感,在具體的形體中注入了抽象因素,適度誇張、诙諧的動勢,使形象充滿生氣,氛圍和諧。因此,湘南明清建築木雕大都是采用具象的表現手法,造型上卻大膽誇張。明清時期,湘南建築木雕工作者的創作靈感,是來自對自然界與社會生活深刻的感受與認識,其不同表現形式的木雕作品卻是建立在熟練地掌握了木雕工藝技巧的基礎之上的,民間木雕藝術家們把自己所想的事物運用雕刻的藝術語言生動的表現在建築上,借以表達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情趣,或蘊含某種吉祥含義。民間木雕藝術家們在建築木雕創作過程中,事先必須進行缜密的構思,胸有成竹了,然後運用娴熟的技巧、精湛的刀功,將自己要表現的藝術形象在木材上得以诠釋,以表達自己的生活真實感受或傳達一種人們所憧憬的美好願望。因此,湘南明清建築木雕藝術粗犷而不粗糙,細致而不繁瑣,簡單而不簡約,抒情而又質樸率真,猶如一曲曲充滿泥土氣息的田園牧歌。

二、湘南明清建築木雕所表達的吉祥含義湘南民居木雕歷史悠久,依附在明清時期建築之上的木雕藝術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承載著湘南人們傳統的民情、民俗。一件件技藝精湛的雕刻作品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吉祥含義,木雕民間藝人往往采用象征、諧音等手法,直接或含蓄地表達了人們趨利避害、祈求吉祥的意念,體現了湘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因此,湘南明清建築木雕所體現的含義大致有“祈福”“喜慶”“辟邪”“長壽”等幾個類型。

1.湘南明清建築木雕圖案所體現的祈福含義象征祈福含義的圖案反映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也是湘南木雕藝術重要的吉祥文化內涵,在古代常以五福觀論之。《尚書》中稱五福為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後在民間被衍化為福、祿、壽、喜、財的五福內涵。在湘南木雕中,常以諧音來表達吉祥含義,如“雲”與“運”,以“雲”來表達“福運”、“鴻運”的意思;而“蝙蝠”則有“遍福”“遍富”之意,把蝙蝠與雲的圖案組合在一起,就稱為“福自天來”“洪福齊天”;“鹿鶴”卻代表“六合同春”;“雀鹿蜂猴”象征“爵祿封侯”;“貓蝶”象征“耄耋”富貴,還有福祿壽三星、三友拱壽、八仙拜壽、太獅少獅等。(圖一)福祿壽吉祥圖式也是運用象征、諧音的手法將蝙蝠、鹿和松樹組合在一起,福星手執如意而立,左為壽星捧桃執仗,右邊祿星懷抱童子,每一位的嘴角、眼梢都帶笑容,精神抖擻,烘托出一派喜氣洋洋、福態怡然的氣氛。

2.湘南明清建築木雕圖案所體現的喜慶含義在湘南木雕中,常見的梅花、鴛鴦、喜鵲、奔鹿、鯉魚等圖案,都表達了人們歡愉、喜悅的心情。比方說,梅花雨雙鹿相配被稱為“眉開雙樂”;喜鵲與梅花在一起稱為“喜上眉梢”;喜鵲登在結有三顆圓果的枝頭上成為“喜中三元”(古代科舉制有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第一名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為會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合稱“三元”)。喜鵲與鹿在一起構成“喜樂圖”;喜鵲、磬、鯉魚組成“喜慶有余”;鴛鴦與蓮花或與月季一起構成“鴛鴦戲水(鴛鴦並蓮)”或“月季鴛鴦”,這都是表達了婚姻美滿、夫婦和諧的吉祥含義。公雞與大象或與菊花圖案,利用雞與象的諧音,就代表著“吉祥”,雞與菊的諧音,象征“居家吉祥”,鹌鹑與菊花就代表“安居樂業”。大獅小獅就是太師少師,寓意官運享通,爵位世襲,子承父業。鯉魚跳龍門,比喻科舉高中。玉蘭、海棠、牡丹,卻為“玉堂富貴”;萬年青與大象表示“萬象更新”。麒麟背著小孩,寓意麒麟送子,大富大貴。除了麒麟外,龍、鳳都是湘南人們的崇拜物和吉祥物,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百鳥朝鳳、鳳穿牡丹等。湘南木雕上此類圖案均為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都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和湘南本土文化的多元性。

3.湘南明清建築木雕圖案所體現的辟邪含義避邪求吉,同樣是湘南木雕藝術重要的吉祥文化內涵。生存求吉的心理,早在原始氏族人的巫術意識中已經產生。人類原始時代的生存意識,更多屈從依賴於大自然的支配,在大自然面前,蒙昧的先民們事先常常迷惘不安,軟弱無力,生存的境況被籠罩在自然神力的威迫之下。他們幻想自然界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影響著人的生存。人們雖不能支配超自然的神力,但可通過相應的方式來獲取神靈的啟示和幫助,因此,只有避邪後,方才可趨吉。在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吉祥圖式是吞口神。人們將有“驅鬼、避邪、除崇、鎮宅、納福”功能的半圓雕木雕彩繪獸面形象供奉在大門的門楣上。利用其嘴闊牙銳、怒目圓睜、長舌外吐、口銜利劍、猙獰恐怖的獸面紋造型鎮宅,達到以惡制惡的目的。

4.湘南明清建築木雕圖案所體現的長壽吉祥含義長壽是人們寄寓健康延長生命的願望,在中國傳統木雕藝術中常以仙鶴、松柏、靈芝、祥雲、鹿、仙桃等象征長壽。如有“松鶴延年”“萬福萬壽”、“祥雲鶴壽”“松柏長青”等圖案。在湘南民間吉祥藝術所體現的長壽含義,圍繞多子的觀念表現得十分普遍而又強烈。生存與繁衍是萬古不變的生命主題,也是湘南民俗傳統文化最根本的生命主題。由於受到農耕文化中封建思想的影響,多子成為了婚姻美滿、家族興旺、種族延續的美好願望,謂之多子卻多福長壽。如有“魚戲蓮”“雙魚嬉戲”“綿綿瓜瓞”“老鼠葡萄”“石榴蹦子”“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式,這也成為了湘南木雕的傳統題材和表現內容,在明清建築門窗上被廣泛運用。圖案中一般所體現的是陰陽(女男)之間的歡愛,又把魚、蓮、老鼠、葡萄的多子寓意為人的多子,以傳達出家族興旺的願望;而“綿綿瓜瓞”卻正是子孫繁衍昌盛的意思;“獅子滾繡球”也表達了人的壽命不斷延伸的意願等。這些依附在湘南明清建築上的木雕圖樣不僅表達了湘南人們渴求生命繁衍、多子多福的美好願望,也給人們展現了一個充滿吉祥含義的情感藝術世界。三、結論湘南明清建築記載著中國歷史的信息,見證了湘南社會文化歷史的發展。而附在建築之上的木雕裝飾藝術,以其深厚的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運用多樣的藝術形式,采取質樸率真的表現手法,鮮明的呈現出湘南傳統民間藝術獨特的藝術特征。而這些技藝精湛的木雕藝術作品又具有富含情感的吉祥含義,蘊含了湘南人們的趨吉之心,也體現了人們追求生活之美的想法。湘南木雕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深深地體現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和區域性。當我們在這些傳統文化藝術中漫步的時候,展示民族文化的絢麗、傳達民族藝術精神的同時,而應該更深入的去研究、探討,以給予我們新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徐華铛.中國傳統木雕[M].人民藝術出版社,2006年

[2]孫久慶.對裝飾藝術中形式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論壇,2006年

[3]張道一,唐家路.中國傳統木雕[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6年

[4]范迎春.湘南民居的建築裝飾木雕藝術初探[J].藝術與設計

[5]董洪全.明清木雕鑒賞下[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