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福建泉州城,古代的風貌一點也看不出來了。實際上泉州城在宋代最為繁榮。宋代泉州城內分四廂,城外有番坊、番人巷、清真寺、古波羅門教寺、古摩尼教寺、古佛教大寺等等。
全城做梅花形,南部四門:從東向西為迎春門、德濟門、通津門、臨障門。而其中的德濟門為正南門。北部設一座門,即朝聖門。東西各一門,東門為仁鳳門,西門為義成門。城牆彎曲,護城河隨之彎曲。內城大體方形,東南西各一門,南門為榮陽門,東北為行春門,西為肅清門,中間偏北為谯樓。全城內道路從南向北彎彎曲曲,大致為直通道,從東至西也算直通道,這樣大體構成十字交通大道。但是各方面的道路都不是直通的,全部是彎曲的,而且從東西兩個方向有通達水系,有環繞內城的護城河水。其中:榮陽門及谯樓建在城的南北中心部位;將文廟設在行春門外的東城;將開元大寺設在肅清門外的西城;城隍廟設在東北城區;關帝廟演武廳設在東南城區;府學文廟設在內城東南區,泉州府在行春門裡。內城裡還有一寺(承天寺),一觀(元妙觀),一山(鹦鹉山)。外城內東北城有龍頭山,其余大量空地建設居民房屋,近百年來,在城內與城外把房屋建設得滿滿的,沒有一點點空余地帶。從以上狀況可以初步了解宋代泉州城的大致情況。
泉州開元寺,始建於公元686年,見證了泉州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