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牆體工程
日期:2016/12/14 19:16:10   編輯:古建築結構在木構架安裝工程完成以後,緊接著就要進行牆體工程的施工。四合院建築的牆體種類很多,有山牆、欄牆、檐牆、廊心牆、院牆以及影壁等等。牆體的砌築大多數比較講究,其中干擺和絲縫的砌法最具代表性。
干擺即所謂“磨磚對縫”做法。它是用經過砍磨加工的磚料擺砌牆體的外皮,用碎磚襯裡,裡外皮磚體憑丁磚拉接。干擺磚之間不坐灰,因而無縫隙,裡口有包灰,憑灰漿(一般是用白灰和黃土調成的桃花漿)灌築成為一體。干擺牆每擺一層即需灌漿一次,並且要將不平之處磨去,以求上口平齊,稱為“剎趟”。每擺三層抹一次線,五層以上應放置一段時間,待灰漿初凝後再繼續作業,稱為“一層一灌,三層一抹,五層一蹲”。擺砌完成以後還要對牆面進行打點修理,主要工序有:墁干活,將磚接縫突出之處磨平;打點,用磚面灰將殘缺部分和磚上面的砂眼勾抹填平;墁水活,用磨頭沾水將打點過的地方以及磚接縫處磨平,並將整個牆面通磨一遍;最後,通過沖水將牆面洗淨使牆體完全現出磚的本色。
絲縫是與干擺相配合采用的另一種講究砌法,一般常將牆體下鹼做干擺,上身做絲縫。絲縫即細縫的意思,磚與磚之間留有2mm-4mm的細磚縫。砌築絲縫牆時,要在磚稜處用老漿灰打灰條,在裡口打兩個灰墩(稱為瓜子灰),然後進行砌築。絲縫牆也要在裡口灌漿,憑灰漿築成套體。絲縫牆砌完後也要進行打死按、墁干活、水活,還 要進行耕縫,以使牆面美觀。
除以上兩種講究的砌法之外,還有淌白、糙砌等不同做法,分別用在不同部位。
傳統四合院建築牆面除砌築講究之外,還常采用許多藝術手段使灰色的牆面顯出活潑變化的效果,常見的有落膛做法,磚圈做發、五出五進做法,圈三套五做法,磚池子做法、方磚陡砌、人字紋做法、磚牆花砌、花瓦牆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