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村藏三絕
日期:2016/12/16 17:52:37   編輯:古代建築一條“S”形的石板路,綿延穿過山村。路旁,100余套、520余間百年歷史的四合院民居建築,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古樸的院牆全由石塊壘成,屋裡斑駁的雕梁畫棟訴說著滄桑的歷史。水峪村形成於明朝初期。漫長的歷史沿革,為村裡留下了這些古宅。
水峪村古宅最具代表性的是楊家大院。楊家大院又名學坊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主體建築以北方風格為基准,石砌而成,四進四出;蟠龍門嶺,檐下石雕花卉簇擁。至今,院內還分別住著幾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逢游客到此尋訪,他們都會熱情地講上幾段有關老宅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古宅之外,水峪村還有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128盤石碾,以及獨具特色的中幡表演。水峪村共收集、修復、安裝石碾128盤,大都是道光、光緒年間所造,時至今日仍全部可用。水峪村古時曾是山西入京商道的節點,這些石碾正無聲地記錄著當時生產、貿易的繁華。如今這128盤石碾已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認證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成為水峪村的又一看點。
數百年的歷史積澱還形成了以中幡、大鼓、秧歌等為主的廟會文化。水峪村的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樂年間,盛於清鹹豐年間。起初是作為民間自發的堂會僅限於村民自娛自樂表演。每逢廟會、重大民間節日,村民有耍幡祈雨納福的風俗習慣,後來演化成集體型表演相傳至今。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村裡精通中幡的老藝人組建起了由30人組成的中幡隊,經過20多年發展,表演動作由傳統的30余個豐富完善為60余個。2007年,水峪中幡成功入選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去年,水峪中幡隊還代表房山區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前“京華情韻迎來客”的演出活動,從此聲名遠播,專程邀請他們出山表演的組織絡繹不絕。中幡表演也成為水峪村招待游客的“保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