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安昌 江南古鎮年味看得見(組圖)
日期:2016/12/15 21:34:45   編輯:古代建築連續好幾天的陰霾天氣,身子徹底的發霉了,雖然沒有下雪,但是溫度還是比較低。然而今天卻出現了難得的晴好天氣,看著這久違的藍天,還有暖暖的陽光,還不如趁著上天賜予的好天氣出去走走。安昌古鎮是一個具有濃厚師爺文化氣息極接地氣的江南水鄉古鎮,午時來到這裡,隆冬臘月,沿著悠悠河水不緊不慢的走進老街,陽光照射在石板路上锃锃發亮,古色古香的店鋪、民居,別具特色的作坊、古老小巧的小石橋,使得安昌古鎮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覽觀光。
夕陽西下時的安昌古街道。
古鎮裡的慵懶時光。
扯白糖。
迎面而來的便是那街頭巷尾家家戶戶都有的香腸和一條條風干的羅絲青魚干,一片濃濃的古鎮祥和的年味,猶如一幅幅色彩艷麗的中國傳統年畫。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自釀黃酒,串臘腸,曬魚干、醬鴨、醬肉,還有熱熱鬧鬧的水鄉社戲,游客到這裡還可以坐著穿梭在古鎮悠悠時光中的烏篷小船裡慢慢游覽。望著時而平靜時而熱鬧的古鎮,眼睛透過鏡頭不停地捕捉著古鎮的每一處優美的景致,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凝固。
安昌古鎮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位於浙江省紹興縣境內西北端,與杭州的蕭山相接,南靠柯橋,北鄰杭甬高速公路。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又於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衣帶水,古樸典雅,其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具有水鄉風情的水上婚禮也是別具特色。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橋,每年的臘月風情節吸引了大量游人。
古鎮裡的理發店。
補鞋匠。
來古鎮走走的游人都不忘帶點土特產回去。
安昌古鎮的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河之南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兩岸之間古橋相連。河之南有帶著頂棚的長廊,遮陽擋雨,各種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翻軒騎樓錯落有致。河對岸則是青石板小路,古樸舊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始建於明朝成化、弘治年間。東起高橋,西至清墩橋,瀕河設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紹興當地的青石板鋪成。現保存有舊石板路、翻軒騎樓、店鋪作坊、拱橋石梁、台門弄堂等,風貌古樸依舊。沿街各式傳統老店鱗次栉比,千姿百態,銷售的當地土特產品琳琅滿目,尤其是百姓現場制作的傳統食品,如香腸、扯白糖等,風味獨到,頗有地方特色。分散在街上的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館、師爺館、錢幣館等,足可使入內的游客沉浸在濃濃的水鄉風情之中。
安昌古鎮因其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現存白洋新石器時代越族先民遺址。相傳大禹曾在鎮東塗山娶妻成家。公元896年,錢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該地平董昌之亂,因命其鄉為安昌。
曬的冒油氣的醬鴨,讓人有食欲了。
師傅正准備把制作綁扎好的臘腸拿出晾曬,安昌人喜歡吃臘腸,紹興人更是喜歡。
數百年來,安昌古鎮棉、布、米集散旺盛。抗戰前夕尚有商號933家,是城區外市集之最。安昌的小橋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態,古樸典雅,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其中最著名的是名為福祿、萬安、如意這三座橋,古鎮人家嫁女兒時,都要走全三橋。
隨著根據師爺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紹興師爺館”、“安昌民俗風情館”和“安昌文史館”等景點的開館迎客,給古鎮又增添一份濃濃的人文氣息,使古鎮真正成為“水鄉文化的長廊”、“市井習俗的長卷”、“特色商品的長街”。紹興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在古鎮大都得到保存延續,隆冬臘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體味到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地方風情。
臭豆腐。
油炸響鈴。
曬醬魚。
在安昌,你還可以看到濃濃的江南民俗風情,紹興幾千年的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船上迎親、傳統的手工釀酒、穿梭的烏篷小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臘腸、扯白糖等等江南風俗一應俱全。紹興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在古鎮大都得到保存延續,隆冬臘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體味到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地方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