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活著的古鎮”神垕鎮“靓”起來
日期:2016/12/16 18:19:28   編輯:古代建築地處中原腹地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的春天,來得似乎特別早。慶祝農歷新年的爆竹硝煙還未散盡,這裡已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象:
環鎮公路建設工地上,挖掘機、推土機、鋪路機機聲隆隆,工程推進夜以繼日;鎮區十裡長街,路面改造、線路入地、景觀整治、垃圾清理,各類施工熱火朝天;古鎮保護區裡,古建專家、陶瓷專家、旅游專家群賢畢至,為“橋、廟、宅、路”把脈問診,研討保護性開發方案……
走進神垕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大牌坊,一條整潔美觀的仿古街道豁然眼前:
兩側建築清一色仿古青瓦滴水房檐,下裝朱紅色“回”字垂掛,映襯在青磚白牆之上,仿佛時間回到了高冠博帶、商業繁華的古代;一桿桿由鈞瓷套接而成的盤龍燈桿,獨立如柱、聯排成林,在陽光下散發著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光芒;干淨的街道、整齊的道牙,以及兩排剛剛栽植、枝葉青翠欲滴的女貞行道樹,在古意盎然中執著地透出勃勃生機……
“前不久召開的全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會,正式將禹州市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明確提出要‘以鈞瓷文化為主線,將神垕古鎮保護開發和鈞瓷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鈞瓷文化旅游試驗區’,使神垕古鎮保護開發工程提前進入了建設春天!”今年農歷大年初六下午,正在神垕鎮暗訪調研的許昌市委書記毛萬春欣喜地說,“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實現‘兩個跨越’的總體要求,禹州市緊緊抓住被列入‘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的空前機遇,進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真正讓神垕這座‘活著的千年古鎮’‘靓’起來,努力實現打造‘北方周莊’和‘中原烏鎮’的目標,正當其時!”
“活著的千年古鎮”
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30公裡,與平頂山郏縣、汝州市三縣(市)交界處,是鈞瓷文化的發祥地。全鎮總面積49.1平方公裡,鎮區建成面積9平方公裡,轄8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總人口4.4萬人,其中鎮區人口3.2萬。
鈞瓷是“國之瑰寶”,始於唐、盛於宋,金元明清盛燒不衰,歷千年之久,形成博大精深的鈞瓷文化。神垕則是鈞瓷故鄉。據考古挖掘,神垕境內唐宋元時期古鈞窯遺址達25處之多。僅下白峪古鈞窯遺址面積就達4平方公裡,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其中的“唐宋古鈞窯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神垕恢復了鈞瓷生產。近年來,禹州市、神垕鎮大力實施鈞瓷名牌帶動戰略,大力弘揚鈞瓷文化,鈞瓷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研制開發出各類鈞瓷品種造型1200多種、窯變釉色30多種,擁有省級以上鈞瓷工藝大師36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00余人,催生出了如榮昌鈞窯、孔家鈞窯等知名企業,燒制出了“豫象送寶”、“祥瑞瓶”、“和尊”等一大批走上重大政治外交活動場合的國禮名品,使鈞瓷成為禹州、許昌乃至河南省的一張文化“名片”。2003年9月和今年11月,神垕鎮兩次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鈞瓷之都”稱號。
神垕歷史悠久,因“神垕”兩字曾被古代帝王4次皇封而聲名遠播,明朝成化年間正式設鎮。歷史上神垕一直是中國北方鈞陶瓷生產中心,古鎮內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呈現出“十裡長街、煙火柱天、日進斗金”的繁榮景象。現存神垕古鎮由東西南北4座古寨構成,大小街道17條,保護面積達4平方公裡,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40余處。神垕古建築的特點是門第高大、布局對稱、雕梁畫棟、細致精美,是我國北方明清建築風格的典型代表。同時,由於神垕民居牆體材料中常使用燒瓷廢料,形成了鈞瓷文化與古建築文化的完美融合,成為獨具中原文化的千年古鎮。2005年12月,神垕鎮被首批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在1300多年的發展歷史裡,作為神垕的“精、氣、神”,鈞瓷和鈞瓷文化雖歷經波折,始終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特別是近些年,在省委、省政府“文化強省”戰略的指引下,鈞瓷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已形成擁有53家鈞瓷企業的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為拉動神垕陶瓷工業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對於這一現象贊歎不已。2006年,我國著名旅游學者魏小安來此考察後,稱其為“活著的古鎮”。
2008年8月,省旅游局組織文化、旅游、考古界專家深入神垕考察後,高度評價神垕是“歷史悠久、民俗獨特、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古鎮”。其古鎮資源是“世界級的資源”,完全有條件打造成為具有中國北方特色的古鎮群落,甚至可以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
神垕開發備受關注
神垕古鎮擁有“世界級的資源”,卻長期以來“養在深閨人未識”。省八次黨代會提出河南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兩大跨越”的宏偉目標,吹響了全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號角,也為神垕梳妝打扮走出“深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鈞瓷文化產業發展和神垕古鎮開發的議題開始頻頻進入許昌市和禹州市的重要議事日程。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對鈞瓷產業發展十分重視,剛到河南沒多久就指示許昌市主要領導,要關注、研究鈞瓷在新時期的發展。2007年7月,他又專門給許昌市委書記毛萬春、市長李亞批示:鈞瓷作為國寶級的傳統產業,大有發展的必要。只有發展,才會求生存。而要發展一定要有新的思路,要與市場和群眾需求相適應,才會有效地發展。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會上,省委、省政府將禹州市列為全省首批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並明確提出了神垕古鎮保護開發的目標。郭庚茂省長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特別要求加快禹州等“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鼓勵其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文化產業等方面積極探索,逐步形成全省文化產業的聚集地、文化創新的示范區、文化強省建設的排頭兵”,為古鎮開發指明了方向。
2009年2月6日,全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工作座談會在禹州舉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專程趕到神垕鎮調研考察,要求該鎮鈞瓷產業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神、韻、魂、根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文明不斷創新,古鎮開發要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科學開發,使之真正成為具有鮮明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許昌市委書記毛萬春更是對神垕情有獨鐘,把鈞瓷產業和神垕古鎮的開發作為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龍頭”來看待。他多次到禹州和神垕考察調研,研究神垕的開發建設問題。2008年5月17日,他來到神垕鎮召開現場辦公會,首次提出了要把神垕作為一個品牌來打造,建設成一個可以媲美“江南周莊”的北方古鎮,拉開了神垕千年古鎮紅紅火火開發建設的序幕。
許昌市長李亞對神垕古鎮的開發建設極為關注,將神垕鈞瓷文化定為許昌市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一。他在神垕調研時,提出了神垕“北方古鎮”的文化定位和“鈞瓷文化產業園”的產業定位,並要求古鎮開發建設要高標准規劃、高水平提升、多元化投入、分步驟實施。
2008年5月下旬,禹州市召開市委常委會,落實省、市主要領導指示特別是毛萬春書記現場辦公會精神,決定成立鈞瓷文化產業發展與神垕古鎮建設指揮部。市委書記周庚寅親任指揮部政委,市長蔡全法任指揮長,正式啟動神垕古鎮保護開發工程。
2008年6月13日,禹州市鈞瓷文化產業發展與神垕古鎮建設指揮部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了《禹州市鈞瓷產業發展及神垕古鎮開發建設工作方案》,指出開發建設神垕古鎮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付出艱辛的努力,必須引起全市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必須凝聚全市的力量進行建設,通過幾年的奮斗,以期達到打造成“北方周莊”和“中原烏鎮”的目標。
舉全市之力打造“北方周莊”
“包裝建設開發神垕古鎮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環境問題。”身兼鈞瓷文化產業發展與神垕古鎮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的禹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唐群喜告訴記者,神垕不僅是一個瓷都,還是一個產煤大鎮。煤炭在燒出神奇奧妙的鈞瓷的同時,從鎮上呼嘯而過的貨車灑落一路煤屑,也使古鎮“明珠”悄然蒙塵、暗啞無光。特別是歷史上神垕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城鎮管理水平不高,街道狹窄、道路損毀、垃圾遍地、交通秩序混亂,與千年古鎮的形象極不相符。
許昌市委書記毛萬春通過多次暗訪和實地調研,提出要把治理“髒亂差”、提升“水路樹”作為古鎮建設的“第一個戰役”。禹州市根據這一要求先後實施了鎮區主要街道道路整修、道牙修補、沿街仿古改造、路燈改造、垃圾清理等道路景觀整治工程,實施了鎮區景觀線桿電網改造、通訊光纜入地、西北環和南環繞鎮公路、第二水廠建設、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選址規劃等基礎設施項目。
唐群喜介紹說,為了加快推進古鎮開發項目建設,指揮部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部門參與、群眾受益”的總體思路,貫徹“三個結合”(傳統產業開發保護與保障民生相結合、一產二產發展與三產相結合、文化旅游開發與文物保護相結合)的要求,不斷創新各項工作舉措,探索出了一系列良好的工作機制。
在營造社會氛圍上,調動宣傳部門利用當地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媒介手段開專欄、發評論、報新聞,引導廣大群眾關注、理解、支持、參與古鎮開發,使全市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開發項目工程提供了一個最優環境。
在爭取上級支持與部門參與上,一方面研究吃透國家政策,對古鎮開發項目進行分類整理包裝申報,爭取擠入國家和省、市計劃盤子;另一方面要求與工程項目有關的市直部門必須列出明確支持意見,有錢出錢、有智出智,並為項目規劃、立項、審批等提供服務。
在資金投入上采用多元化機制,涉及民生公益和基礎設施的由政府投入,能開發生利的企業化運作交給業主投入,同時走經營城市的路子,通過土地拍賣拍一部分資金,通過激發當地企業參與籌一部分資金,通過金融信貸貸一部分資金。
在工作督導上,為每個項目工程都設立嚴格細致的工作台帳,任務、責任明確到專人,定期檢查考核;從市紀委、組織部、市政府辦公室抽調3名科級干部長駐神垕,進行日常工作督導考核,對工作不力的責任人進行效能問責、責任追究,考核結果作為以後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為使這些舉措落到實處,禹州市委書記周庚寅和市長蔡全法多次帶領市直部門領導現場辦公,解決工程建設進行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身兼副指揮長的唐群喜更是雷打不動地每周抽出半天時間,帶領20個相關部門領導,赴神垕進行現場辦公。檢查上周布置任務落實情況、查看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布置下周工作任務,任務目標分解到每個人頭。從2008年5月17日開始到現在,唐群喜共到神垕鎮開了32次現場辦公會。
剛開始時,有人勸唐群喜:“你是常務副市長,整天事那麼多,不能頻率低一點,兩周去一次?”唐群喜說:“那不行。古鎮開發項目建設就像是打仗,機會稍縱即逝。一周一次,發現問題好隨時解決;如果耽誤一周,就可能耽誤大事。”從此,再也沒人敢勸唐群喜了,也再沒人敢輕視、糊弄古鎮開發工作了。
而當時被中組部抽調外出學習、巡視的許昌市委毛萬春書記,也始終關注著神垕古鎮建設的進展情況。他要求禹州市每個月向他報送一次古鎮開發建設情況書面匯報材料,並就匯報材料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批示指導。同時他還抽出節假日時間趕回許昌,每季度對古鎮開發情況進行一次暗訪,召開一次市委常委會研究。
據神垕鎮黨委書記趙憲領介紹,在許昌市委書記毛萬春和禹州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關注及市、鎮兩級工作人員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下,古鎮開發建設工程進展順利。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神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已完成投資4000多萬元,初見成效:
鎮區8公裡的主干道整修工作已完成,硬化背街小巷21條5.5公裡,安裝鈞瓷文化景觀路燈408盞,仿古改造沿街房屋725多間,清運街道和河道垃圾3.4萬噸,新建公廁和垃圾中轉站7所,招標設立了環衛公司,109名環衛工對54條大小街道進行日常責任維護,鎮區衛生狀況面貌一新。與此同時,已組織基礎設施、文化旅游等各類項目20個,建立了項目申報工作台帳,積極向上申報項目支持,加快古鎮開發進度;第二水廠建設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後日供水3000噸,可滿足全鎮群眾吃水;西北環公路已建成通車,南環公路工程建設順利,困擾神垕鎮的運煤貨車污染鎮區問題將很快得到解決。
“兩街兩園”繪就宏偉藍圖
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懷強(張三)是榮昌鈞窯的首席造型設計師,更是神垕古鎮鈞瓷文化的“粉絲”。他受命設計了進入神垕鎮區的第一個文化主題雕塑“火鳳凰”和鈞瓷文化景觀燈。
站在陽光下,張懷強端詳著“火鳳凰”雕塑滿意地說:“你看,兩只火紅的鳳凰相對而立,構成了一團火焰,這是鈞窯燒造的圖騰。中空處是一個鈞瓷瓶的形象。透過鈞瓷瓶,雕塑後壁上刻畫著鈞瓷燒制的工藝程序。而我們腳下所踩的雕塑基座,則是神垕‘垕’字的土形。”
張懷強介紹說,“火鳳凰”是人們進入神垕鎮區看到的第一個雕塑,其濃郁的鈞瓷文化意蘊將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再加上由此進鎮6公裡多408盞樣式不同的鈞瓷文化景觀燈,將使來到神垕的游客獲得鈞瓷文化符號強烈的沖擊。而這,也正是神垕古鎮開發建設力圖達到的效果。
然而趙憲領不無遺憾對記者說,由於歷史原因,神垕鎮一直沒有城鎮規劃,居民與鈞瓷、陶瓷、煤炭企業混居在一起,這使古鎮開發難度大增。為此,近年來神垕鎮先後邀請同濟大學、鄭州大學、東南大學等知名院校編制了神垕鎮2000-2015年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神垕鎮旅游規劃等總體規劃,又編制了陶瓷工業聚集區規劃、鈞瓷文化產業園規劃、老街旅游開發詳細規劃等分項規劃。以期通過規劃建設,將非鈞瓷文化產業撤離鎮中心區,為古鎮開發騰路。
“規劃先行,是許昌市、禹州市領導對神垕古鎮開發的共識。一定要請一流的專家編制一流的規劃。在這方面,要捨得投入,敢於投入,不怕花錢。”唐群喜說,同時,為了確保古鎮開發想長遠、干長遠,嚴格按照規劃走,不做殺雞取卵的事兒,市裡准備在今年兩會期間,醞釀通過一部“古鎮保護開發條例”,以規范今後的古鎮保護開發行為。
他介紹,按照目前的古鎮開發規劃,核心內容是“兩街兩園”。
“兩街”,一個是古鎮保護區裡的老街。以“東大街、老大街800米明清古街”為重點,以“18處明清古建、古宅院”為依托,以中原建築文化、民風民俗展示、鈞瓷傳統制作、參觀鑒寶為核心,以窯祖祭祀儀式為特色,推進老街開發。一個是中國鈞瓷文化街。該街在目前一條商業街的基礎上拆遷改造,全長470米,總占地40畝,是以鈞瓷展銷、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鈞瓷文化一條街。
“兩園”,一個是鎮北陶瓷工業園。建成後引導目前鎮中心區的陶瓷企業轉移入駐,成為鎮域工業項目承載區,並結合節能減排,取締淘汰一批占用土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陶瓷企業。一個是鈞瓷文化產業園。規劃主要建築有鈞瓷藝術品展示的珍寶館、展示鈞瓷歷史文化的民風民俗館、鈞瓷制作藝術體驗中心和大師作坊等,力爭成為鈞瓷博覽、珍品展示、體驗休閒的載體和窗口。
目前神垕鎮已完成老街保護性修復詳規,並對古鎮核心區14處古民居實施了掛牌保護;“鈞瓷文化一條街”的規劃設計委托“集美組”正在進行,與河南建業集團合作的開發公司已掛牌成立,建設資金已到位;陶瓷工業園的規劃已完成,鈞瓷文化產業園的規劃正在東南大學編制。
許昌市委書記毛萬春告訴記者,神垕古鎮開發工程不僅是許昌、禹州貫徹落實省委“兩個跨越”戰略決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開展文化改革發展試驗的一個切入點,更是一個增加群眾收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惠民工程,必須踏踏實實地把它干好。因此,在這一次的暗訪調研中,他又對古鎮開發建設提出了“更加注重標准、更加注重特色、更加注重機制、更加注重惠民”的要求。
毛萬春充滿信心地說:“神垕古鎮要資源有資源,要產業有產業,是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有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有了省裡給予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再加上我們具體落實者的扎實努力,萬事俱備、東風勁吹,把神垕古鎮打造為‘北方周莊’和‘中原烏鎮’的目標,一定會很快實現!”(張華君 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