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酷暑時節 雲南古鎮行

酷暑時節 雲南古鎮行

日期:2016/12/16 17:52:37      編輯:古代建築

雲南行
雲南行

溫婉女子

大研古鎮無論在建築布局上,還是游人密度上,都過於緊湊,對於向來不喜歡吵雜的我,更迷戀束河那極盡可能的閒散。我在古鎮中隨意的走,折回,側身。身外,商業繁榮,是一家緊挨一家的小商鋪、小酒吧,以及來來往往的游客;穿越一條窄窄的長長弄堂,就像進入了時間隧道,來到另一個時空,有另一重天地,弄堂的這頭,還保持著古時的格局和純樸的民風,古風依存,長廊依然,舊式堂宅依舊。束河古鎮,其最大的不同地方,或者說迷人之處,就是這種顛倒眾生的存在吧,更增加了游人的這種錯覺,以為自己不是在古鎮、古村游玩,而是來到古時候的某個地方,從外面的繁華世界來到這裡,同樣會讓人陶醉。

在這裡,可以找到未經修葺的古宅,欣賞幾百年文化的沉澱;可以隨著穿梭的玎珰,找到最美的耳環;可以在門前那盛開的花朵旁,見到悠閒的小狗;可以在通透的藍天下,捕捉到最美的笑顏。

如果說,大研好似一個千面女郎,束河則更像一個溫婉女子。它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裡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捨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

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頭“九鼎龍潭 ”,又稱龍泉,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湧泉,束河人奉為神泉,於是建有北泉寺。它其實兩個大小不等的泉潭組成,中間由一涼亭隔開。潭水因潭底水草而顯得碧綠,潭中游魚成群,清晰可見。

大佛寺外牆,穿越時空的歲月。
大佛寺外牆,穿越時空的歲月。

康巴漢子

麗江古鎮的美,細膩婉約,建築上的精致,讓人細細品味。而落於雲南省北部城市香格裡拉的獨克宗古城,和麗江熱鬧的大研古城不一樣,更有著一種康巴漢子的大氣之美,恍如在早已沉澱在歷史記憶被喚起的景象,這種平靜的穿越讓人油然而生親切之感。

也許它原本就是從人們記憶中那內心的純淨之地中走出來的,是我們最無暇而美好的投射,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平靜才能真切的撫慰著我們被物欲塵埃遮蔽著的躁動的靈魂,輕揉著我們滄涼而冷漠的情感。獨克宗古城,那裡會讓你洗去一身的疲憊,只剩下一顆淡然的心去聆聽巷子裡遠去的馬幫鈴聲,對著天上的藍月亮傾訴心底的故事。

大佛寺外牆

這座古城初建於唐朝,明朝毀於戰亂,清朝重建,民國擴建,歷史長達千余年。石砌的房屋外髹著一層白粉,白天看起來,處處燦亮如陽光;夜幕一垂,房屋又皎潔得好似披上了浪漫的月光,因此,古城又名“白色石頭城”。

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像八瓣蓮花般伸向不同的方向;石砌的民居,在大龜山周遭錯落有致地散布著,整個地方,在歲月的浸漬下,泛出了灰舊而不破敗的顏色。它那古意盎然的原貌,展現著一種不事修飾的隨意,正是這樣一種我行我素的個性,使這個偏遠的地方流現了一種令人震撼的大魅力。

大佛寺牌坊

古城內的大佛寺,是一座五層磚木結構,漢藏風格仿古建築,它的傍邊,是這個高21米,總重60噸的巨型轉經筒,筒身為純銅鍍金,筒壁上高浮雕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下層為佛家八寶:法螺,法輪,寶傘,百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筒內藏有經咒,無字真言124萬條和多種佛寶16噸。

筒頂為比筒身直徑明顯大的圓形“傘蓋”,輪座為巨大的滾珠軸承,軸承外圍為直徑約十公分的不銹鋼管彎成的大環。轉經者可抓握大環,或推或拉順時針轉動經筒。據說六個壯漢方可轉動,每轉一周,相當念佛號124萬聲。人們一撥又一撥虔誠地加入合力順時針推動轉經輪的祈福隊伍,很是壯觀。那富有節奏的轉動,不只是經輪,更是長久以來存在於人世間的信仰。

印象雲南
印象雲南

離大佛寺不遠,開來自四川甘孜州塔公草原的一家兄弟,在這裡開了一家獨具特色的藏式餐館-康定情歌,飄香的酥油茶,美味的牦牛肉火鍋,好客的胸懷,一如那粗犷豪放的音樂和舞姿,伴著樸實的言語,印刻記憶深處。

印象中的麗江和獨克宗古城,都是人來人往,摩肩接踵,但我這次到達這裡,卻沒有看到太多的有人,綜合了當地人不同的說法,我總結了如下三點: 第一,上海世博會的分流;第二,年初西南的大旱,很多游客對這裡的自然環境有了顧慮;第三、通往梅裡雪山的道路在維修,推遲了很多人的雲南行程。但我卻沒有發覺,這裡的自然景觀受到太大的影響,由於有了雪山雪水的滋潤,一樣是生機勃勃,生機盎然。

游人的減少,安靜的在古鎮中穿梭。一切只在隨意的走動之中,路上的感覺只存在瞬間的感動,影像只是一種記憶的方式,唯有心裡的感應才是永恆的芳華。殘存的天空不只是灰暗,花紅柳綠也有竟時,古老的石板路依然在延伸,行走在上面腳步,卻世代的更迭。誰能陪伴,又一程的路途,彼岸花,早已盛開千年,不願凋謝,是在等待誰的青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