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光線有些暗,福建南平邵武市和平古鎮一幢古民居裡,徐月香正在制作“游漿豆腐”。“我做‘游漿豆腐’幾十年,現在每天做10板豆腐,360塊,每塊賣5角錢。”徐月香說。每天早市都還沒結束,她的豆腐就賣完了。
200多幢明清古民居罕見城堡式大村鎮和平鎮所在的邵武市有“鐵城”之稱,因扼閩贛要隘,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唐朝的時候,這裡就形成一條繁榮的商業街。”當地文史專家傅喚民說,和平鎮境內的“愁思嶺”古隘道是古代入閩的三條通道之一,也是福建連接中原文化的紐帶。
和平古鎮有200多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城內住著600多戶人家。貫穿南北長達600米的一條古街保存最為完整,木板房、青磚房,都透著一份古樸氣息;吆喝聲,嬉鬧聲,卻傳達著古鎮的勃勃生機。
傅喚民說,和平古鎮地處閩北交通要道,民居富有當地傳統特色,被譽為“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
“大夫第”氣概不輸當年
建置於唐朝的和平鎮,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古鎮之一。明清時期,和平古鎮商業逐漸繁榮,當地及外埠商人的生意通達大江南北。據稱,“建紙”是當時最大宗生意;而現在,仿佛只有“游漿豆腐”還有當年生活的遺韻。
記者看到,街道上隨處可見宗族祠堂和家廟,保存完好的黃氏、廖氏、李氏等三座“大夫第”以恢宏面貌示人,氣概不輸當年。而更多的古民居正在修葺,施工現場工人來來往往,木工師傅手上工作不停歇,間或與游客解說兩句。
2011年,同濟大學建築專家為和平古鎮編制《和平古鎮保護與整治規劃》,同年確定了19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聚奎塔、黃峭墓等古建築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