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國當代第一彝人古鎮
日期:2016/12/16 18:04:49   編輯:古代建築彝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彝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古時候就對歷法和宗教信仰有著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飲食和服裝文化,經濟也得到了發展。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曲調,諸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吃酒調、娶親調、哭喪調等。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有的沒有,是臨時即興填詞。山歌分男女聲調,各地山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彝族樂器有葫蘆笙、馬布、巴烏、口弦、月琴、笛、三弦、編鐘、銅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頗具特色,分集體舞和獨舞兩類,其中多為集體舞,如“跳歌”、“跳樂”、“跳月”、“打歌舞”和“鍋莊舞”等。動作歡快,節奏感強,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服飾,各地不盡相同。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有的地區穿小褲腳長褲,並在頭前部正中蓄小绺長發頭帕,右方扎一鉗形結。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男女外出時身披擦爾瓦。首飾有耳墜、手镯、戒指、領排花等,多用金銀及玉石做成。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戀:“爬花房”是楚據彝族特有的風俗。姑娘年滿16歲,父母就為她另蓋一間小草樓,讓其單獨在其中過夜,而年滿20歲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愛姑娘的草樓談情說愛。他們在一起吹響蔑,對調子,互訴愛戀之情。即使同時有幾對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並無拘束。一旦愛情成熟,男女雙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結婚,雙方父母一般不會干涉兒女們的選擇。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區是玉米,次為荞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肉食主要有牛肉、豬肉、羊肉、雞肉等,喜歡切成大塊(拳頭大小)煮食,漢族稱之為“砣砣肉”。大小涼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馬肉及蛙蛇之類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禮節。酒為解決各類糾紛,結交朋友、婚喪嫁娶等各種場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干欄”的住宅。
彝族文化有著與瑪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陽歷。歷法是人類文明的標志。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歷法。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通行農歷。但在我國的彝族,至今還保留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的歷法——彝族十月太陽歷。據推測,此種歷法源淵於遠古伏羲,大約有上萬年的歷史。它把中國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倫三個文明古國之前。
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歷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發掘:保護民族文化 創建彝族古鎮
彝族歷史人文資源十分豐富、博大、精深。在語言和文字方面的種類就有十種之多,用彝族文字寫下的文獻浩如煙海,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天文、歷法、歷史、地理、醫學、藝術等。十月太陽歷、虎宇宙觀、萬物雌雄觀、尊左尚黑、火崇拜、畢摩畫、畢摩經、史詩《梅葛》等對人類的科學史、思維史產生過重大影響。彝族支系多達50多個,每個支系的建築文化、宗教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節日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但因開發滯後,缺少一個展示平台,致使這麼豐富的民族人文資源,處在中國著名的“滇西黃金旅游線”上而不為游客所認知,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楚雄匯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看到尚無開發的彝族民族文化商機,也是更好地貫徹落實雲南省、彝族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的精神。2004年末,“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實現了從構想到全面開工建設,在開發區原(宋)大理國“德江城”舊址上,率先拓建“彝人古鎮”旅游文化地產項目。
在彝人古鎮項目部成立之初,項目部就始終堅持以文化開發與經濟開發結合、旅游發展與地產開發結合、政府的積極性與企業的積極性結合的開發理念來建設彝人古鎮。
古鎮的定位概況。彝人古鎮位於雲南楚雄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安大道以北、太陽歷公園以西、龍川江以東、楚大高速公路以南,占地約1740畝,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是集商業、居住和文化旅游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地產項目,是可旅游、可商住、可經營、可買可賣、可賺錢的地產。彝人古鎮是以古建築為平台、彝族文化為“靈魂”的大型文化旅游地產項目。該項目整體設計,分期實施,互為依托,分為前期(1、2期),已在2006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後期(3、4、5、6、7期)的開發於2007年春動工,3期於2009年4月投入使用,4期項目未建完卻已預售完,總項目預計於2011年底全部竣工。
古鎮的特點。彝人古鎮全稱為“楚雄彝人旅游文化古鎮”。楚雄:表明古鎮的區位;彝人:表明古鎮特色,充分展示彝族風情;旅游:表明其功能為旅游;文化:彰顯其民族內涵;古鎮:乃其古典風格。
彝人古鎮以彝族古典高檔名居為原型,集旅游、文化、商業、居住於一體,將建成滇西乃至全國最大的旅游文化展示地。包括滇西旅游黃金線首站、旅游商品集散地、影視拍攝基地。
按彝族的古典風格,建成中國一流古鎮。中國現有古鎮都只限於一個朝代或某一地區的風格,而擴建的古鎮則以彝族古典民居為主題風格,時間上廣納唐、宋、元、明、清,空間上博采東、西、南、北、中,荟萃經典樣式,使之成為以彝族為主調的古典民居博物館,是名副其實的彝族文化大觀園。
彝人古鎮在建築風格上延續了宋代大理德江城的風貌,並匯集了雲、貴、川及廣西四省區的彝族高檔民居樣式,融入了時代風采。同時,又博采大理古城、麗江古城、江南水鄉等園林景觀精華,展現彝族和漢、白、傣、納西等民族的建築文化。可以這麼說,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築,都只能局限於當時和當地的某種風格與造型。但是彝人古鎮不受時代和地域的限制,博采眾長的同時,也集中了不同民族的精華,它是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與創新,是集中國民居建築之大成。彝人古鎮在設計上錯落有致,但幾乎全是三層樓房,以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組成大的圍合。四合院的民居建築,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內向聚集的典型特征,體現了中國上下有序、父慈子孝、團結一致的傳統觀念。
其顯著的特點是把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築文化、旅游文化相整合,形成集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為一體的文化精品項目,成為特色鮮明、層次多樣、內容豐富、功能齊備、綜合型、高品質的文化旅游新區。
楚雄匯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設彝人古鎮景區項目啟動後,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將此景區列入了彝族自治州文化產業建設的十大項目之一,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產生了極大的反響,形成了熱烈的輿論氛圍。為此,該景區是楚雄彝族自治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具深厚文化內涵、最具濃郁彝族特色的旅游景區。
已經完成的部分是:彝人古鎮一二期總占地面積為243.2畝,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集文化、旅游、商貿、住宅為一體,建築風格上既延續了原德江古城的樣式,以彝族高規格古典民居為原型,同時又博采江、浙、晉、皖及大理、麗江等古城和江南水鄉的林建築之長,形成具有彝族風格 又兼容優秀建築文化的獨特樣式。整個古鎮功能有7大分區、50多個苑浦,40多條街巷,絕大多數為兩樓一底,形成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區內以楚雄州內的風光名勝為基本素材,設置了8大場館和若干的景觀節點,20畝的水體上,石橋風格各異,亭台樓閣、假山地景若干,可以說是“濃縮了一個彝州,喬遷了一段江南”。呈現出的部分是:2008年7月26日開盤的德江城,彝人古鎮的核心景區。以12萬平方米超大古典建築群再現宋代盛世繁華;可以蕩舟劃船的大型水系清明河;用於展示彝族大型的歌舞文化和服飾文化的威楚樓(彝王宮);集民俗文化和歌舞文化為一體,用於展示彝族各種節慶活動的畢摩文化廣場(大型火塘會廣場);展示相府文化和宗祠文化的高氏相府;展示彝族“六祖分支”、“九隆神話”傳說、民間“土主崇拜”習俗的祖廟,以及用於歌舞戲劇活動的廟會廣場等多個重要景點,都將在德江城恢弘呈現。桃花溪、清明河縱橫古鎮景區,各式商鋪、客棧、餐飲、小吃、茶吧、酒吧等物業形態極其豐富,是雲南首屈一指的集大型旅游、商業、文化、娛樂場所為一體的景區。
開發:全力打造中國當代第一彝人古鎮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彝人古鎮前期(即一二期)占地243畝,總投資3.2億元,於2005年初動工,2006年底如期開發成功,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成為楚雄旅游文化的新亮點。
其旅游文化特色主要有:
1.水源廣場:水是生命之源,景因水活,廣場展示了彝族水的文化;
2.梅葛廣場:通過雕塑形式,再現了彝族創世史詩《梅葛》的精髓以及彝族先民太陽歷文化;
3.桃花溪:溪水碧流貫穿古鎮(1、2期)中部,通過溪上各式石橋、欄桿、水景設施等展示了彝族歷史上重要的史實和對歌習俗。
4.望江樓:是(宋)大理國“德江城”的標志性建築,荟萃楹聯文化及書畫藝術,還可登高遠眺;
5.火塘會廣場:彝族是一個“尊左、尚黑”,崇拜火的民族,主要展示了彝族的火文化,是彝家兄弟踏歌娛樂的最好去處;
6.古戲台:又名“彝風園”,主要用來展示彝族原生態的歌舞、畢摩特技及飲食文化;
7.德運廣場:通過“德運石”、《德運碑》等表述了(宋)大理國高氏相國的功績,突出了以德治國的理念,也號召世人不忘祖訓,以德為人,同時,為後期開發德江城找到了歷史依據;
8.咪依魯廣場:通過雕塑講述了《咪依魯》的傳說,展現了彝族人民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精神;
9.整個古鎮的建築外觀集中展示了滇、川、黔、桂等省區彝族土司頭人的建築文化。
彝人古鎮第3、4、5、6、7期的旅游文化要素(品質)。由於“彝人古鎮”是一項大型的文化旅游地產項目,3、4、5、6、7期旅游文化要素主要展示為:
1.彝文化主題園(彝人部落):(1)展示彝族原生態建築文化:如瓦房、土展房、垛木房、閃片房、毛草房等彝族民居建築。(2)展示彝族原生態市井文化:在正大門入口規劃一條市井商業街展示彝族原生態市井文化,布置酒鋪(釀酒——白酒、米酒)工藝展示、彝族酒具展示、游客品酒活動);豆腐房(豆腐制作工藝展示及其他特色食品制作)。刺繡房(織布、染布、刺繡工藝展示);木器、竹器、樂器、銀器、漆器、鐵葫蘆等工藝品制作和展示;藥鋪(制藥、看病)展示彝族的醫藥文化;茶鋪(制茶、品烤茶)展示彝族的茶文化等。(3)展示彝族原生態生活文化:在市井商業街北面規劃一個原生態村落,布置民居、打谷場、姑娘房、婚房、土主廟、村社廣場等生活環境,並通過碾米、磨面、紡織、刺繡、婚禮等活動展示彝族原生態生活文化。(4)展示彝族歷史文化:采用雕塑的形式展示彝族歷史文化,用一組從猿進化到人雕塑展示楚雄是東方人類發源地的歷史;用一組六祖雕塑展示彝族六祖分支的傳說歷史;用一組馬邦雕塑展示楚雄是鹽馬古道和茶馬古道的歷史等;
2.威楚樓(彝王宮):用於展示彝族大型的歌舞文化和服飾文化,與之配套的還有戶外火塘會廣場的原生態的歌舞,這將是中國彝文化歌舞藝術的精華所在。
3.畢摩文化廣場:即大型“火塘會廣場”。廣場設立畢摩文化長廊,廣場將集民俗文化和園林為一體,主要用於展示彝族的各種節慶活動。
4.土司府:土司是歷代封建王朝用於少數民族地方統治機構,也是上層文化較為集中之地,用於展示彝族的土司文化,是電影基地室內戲拍攝的場所。
5.德江城:為(宋)大理國名門望族相國高明量封地,在修建威楚城時,在西北二裡建的德江城(外城),後成為“俨如山中宰相,後理國的政治中心”,恢復“德江城”的風貌,展示(唐)南诏、(宋)大理國宮廷和民俗文化。
6.高氏相府:為二進院布置建築,前院展示高家的相府文化和宗祠文化,後院用作婚宴館。
7.祖廟:彝族、有“六祖分支”、“九隆神話”之說,彝族民間有“土主崇拜”的習俗,設“六祖廟”用於彝族民眾對先民、祖先崇拜,成為廣大彝族同胞尋根祭祖的場所。
8.廟會廣場:廣場東邊是祖廟,西邊是高氏相府,廣場邊設有戲台,該廣場是室外戲曲和歌舞活動場所。也是廟會活動場所。
9.清明河:河寬8-12米,可劃船,水較深流速較慢,主要展現江南水鄉風韻。
10.茶花溪:溪寬2-2.5米,水較淺流速較快,主要展現西部古鎮水鄉風韻。
11.游客酒店住宿接待區:在“彝人古鎮”中規劃一個酒店住宿區,該酒店區規劃五星級會務酒店300個標間、三星級產權式酒店300個標間。另外三期和四期德江城中布置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式、客棧式40院,每院客棧式“會員酒店”標間25-30間,共計1100個標間。加上一二期已建成的400多標間,建成後的彝人古鎮每天將能夠接待4000多游客住宿。
12.大型彝族特色飲食區:在三期建設中突出大型飲食接待區,布置了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式餐館8院、獨棟式餐館三至五家,主要接待旅游團隊。另外德江城內每隔一定距離布置一家中小型餐館,接待旅游散客。
13.旅游商品集散地:彝人古鎮的部分街區將打造成雲南最大的旅游商品集散地。
古鎮的街區建設,集旅游商品加工、批發、直銷、零售於一體,每年在該區域舉行2至3次全國性的旅游商品展銷會,成為今後雲南乃至全國旅游商品交易的最佳區域。
14.各種文化雕塑:彝族民間的很多生活情趣及很多民間傳說故事用雕塑的形式來展示。
15.其他旅游要素:飲食文化街、古鎮水系、水系兩邊的酒吧、茶室、小吃街、洋人街、民族手工藝品街、旅游商品街、彝人競技館、彝人水療館、彝家婚宴(可在高氏相府考慮)、彝族醫藥一條街等旅游元素都在彝人古鎮中體現。
彝族文化唯一性:隨著彝人古鎮整體項目的不斷推進,已向世人展示出獨有的人文文化,令游客流連忘返。人文旅游資源與自然風光旅游資源不一樣,人文旅游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具有重復性,而自然景觀景點對游客的吸引具有單一性。“彝人古鎮”要突出彝文化並在古鎮荟萃與展示,讓商住和游客體驗博大精深的彝文化,集中體現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唯一性,彝人古鎮已經成為也必將成為“游雲南不可不到彝人古鎮”。
彝人古鎮的無限魅力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旅游資源會像礦產資源一樣的緊俏。特別是人文旅游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據經濟學家考證,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均GDP(中國2005年的人均GDP已達到1740美元)的不斷提高,專家預測,中國的游客在未來6至8年內將由現在總人口的17%增至30%(2011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可想而知,就目前的旅游資源遠遠不能滿足游客增長的需要,彝人古鎮項目的建設是多麼具有前瞻性。
彝人古鎮的區位優勢:昆明的後花園、“滇西旅游黃金線”上的第一站。目前,這條旅游線上的旅客已達到1000萬人次,按目前的增長態勢,到2010年,該黃金旅游線上的游客將達到1800萬-2000萬人次。
彝人古鎮項目開發的軟環境:符合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彝人古鎮項目的開發不僅響應了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正在大力推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指示精神,更為當地的彝族兄弟解決了就業問題和創收問題。 “彝人古鎮”接待游客的設計容量已達到200萬人次,“彝人古鎮”旅游文化與商住相結合的“高爾夫球場”開發模式,已為雲南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與示范作用。
推廣:讓世界傾聽彝人的聲音 讓世人體悟彝族的風情
片玉若磨唯轉瑩,莫辭雲水入廬峰。 彝人古鎮現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呈現在你面前的是歌如海,人如潮,仿佛生活著一片歡樂的海洋,你會忘記這是旅游景區,會不由自主地融入這歡樂的海洋之中。
從楚雄城市中心漫步西行,你會看到一座巍峨壯觀的彩繪大牌坊,上有橫書“彝人古鎮”4個遒勁雄渾的大字,這就是彝人古鎮的大門,舉頭仰望,一種磅礴之勢迎面而來。
走在彝人古鎮的街巷,你會頓生惬意,這惬意是來自於與城市高樓大廈的鋼筋水泥建築給人截然相反的感覺,這裡的古鎮群落氣勢恢宏,青磚灰瓦,飛檐斗拱,雕廊畫棟,古色古香的彝族民居建築群在此渾然一體猶如天作地造,——彝人古鎮在楚雄城市西郊突兀凸現,小橋流水,花木繁蔭,亭台樓閣,美景佳居,庭院深深,景觀處處。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少見的典雅古樸、精致美麗的建築奇觀,讓人贊歎不已。
從60米寬的威楚大道(楚雄古稱威楚)一路步入,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久違的歷史和文化的沖擊,滿眼望去,這一片風格獨具的建築區,在古典中構築了現代氣韻,在傳統中鑲嵌著時尚精神,從規劃布局到建築結構,從園林藝術到景觀節點,你看那梅葛廣場、桃花溪、臘瑪橋、望江樓、古戲台,奇石嶙峋,假山嵯峨,清泉繞屋流水潺潺,街巷長長曲徑通幽。淳厚隽永的歷史文化在你的眼前流淌,呼之欲出,人們恍惚是到了江南,又疑置身在麗江,這就是彝人古鎮給人最初的震撼。這裡具備了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功能,濃縮了楚雄彝州的地方特色,博采了中國優秀的園林藝術,深蘊本土歷史文化內涵,是一個最具彝族文化風情和現代園林藝術風格的綜合型、高品質的旅游文化新區。這就是彝人古鎮旅游景區,這就是世外桃源的“彝州江南”。
中秋之夜,彝人古鎮桃花溪畔的薩克斯、小提琴及歌舞表演,演繹經典時尚浪漫;而清明河畔的演出以二胡、古筝、笛子表演,讓人們領略了東方傳統文藝的魅力。畢摩文化廣場演出以祭月祈福、歌舞表演為主的文藝節目。古鎮還定制了一個直徑達3米的巨型月餅,與到場游客分享,以示團圓之意,讓游客感受到家的感覺。
彝人部落是彝人古鎮首個收費景點,這是一個彝族文化生活博物館,它使彝族文化大觀園的文化元素更加完整和豐富多彩。其集中展示彝族原生態的市井文化、建築文化、村落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和祭祀文化,讓人們可以感受生氣彝山的風情一隅。
民族建築多樣化,民族節日經常化。彝人古鎮的民族建築不僅僅汲取彝族建築之精華,而且也借鑒了其他民族建築中的精髓,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彝人古鎮的節日活動僅大型活動就有春節、元宵節、州慶、火把節、鬼節、中秋節、彝族年等八大節,除此之外還有若干的小節:聖誕節、情人節、五一、五四、兒童節、母親節、潑水節、賽裝節。古鎮開業以來,各種節事加上項目的節點,如:開工、奠基、開盤,會議接待,嘉賓考察等,天天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歌舞達旦。所以說現在的彝人古鎮是民族節日經常化,月月有節日,天天狂歡夜,每逢夜幕降臨,游人如織,火塘會,左腳舞,桃花溪邊情歌對唱,爬刀桿,蕩秋千,射弩,水上踏球。
古鎮如此多的活動,怎麼不是一個歌如潮、人如海的歡樂海洋!況且在這裡的吃住行游娛,都會讓你心曠神怡、樂不思蜀。
吃。憑借彝鄉多彩的自然環境、豐厚的自然資源,彝族人民用勤勞的智慧,創造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傳承著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書寫著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回味無窮的風味小吃、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更具有大山的芬芳,讓每一位到彝家的客人都樂而忘返。
楚雄是滇菜的發源地之一。楚雄地區的植物和動物資源極為豐富,種植、養殖歷史也極其悠久,而居住在楚雄的彝族更是個好客的民族,是個喜愛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民族。菜的特色是鮮、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膩心,味美無窮,特別擅長煮、烤、拌、燒、蒸、炖等,尤其擅長於羊、鹿、麂子等皮毛類動物原料的烹制。
在彝家,酒是敬客的見面禮,只要客人進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後再制作各種菜肴。根據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稱為“打羊”、“打牛”的迎賓待客之習。吃飯時行酒的次序依據彝族諺語“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後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輕人的”,端酒給貴賓後,要先老年人或長輩,次為年輕人,人人有份。
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吃飯中間,主婦要時時關注客人飯簸箕裡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
彝族人民由於自己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在彝人古鎮,我們不但可以在這裡品嘗到彝家特有的民族餐飲,還從習俗與特色風味兩方面親身體驗到彝家的飲食文化,並且能同時在這裡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美食佳肴。
歌舞伴餐是彝人部落的一大特色,由彝人古鎮藝術團為游客奉獻的“彝鄉戀歌”,是游客們在品味美食的同時,能直觀地感受到彝族祭祀、民歌、民間器樂、服飾和民俗游戲等。在黃金周期間,“彝鄉戀歌”受到部落游客的廣泛好評。
住。彝人古鎮既有品位高雅、功能齊備、風格獨特的三四星級酒店,包括普通標間、豪華標間、單人間、豪華套房等計800套之多。還有充滿傳統風格與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客棧;陽光灑滿庭院的每個角落,屋外是潺潺的小橋流水,院中斜斜的陽傘下,放著兩把躺椅,悠揚的古筝曲在空中飄揚,住在這裡的人們能夠優雅地品嘗到鐵觀音、普洱茶……
這是一個仙人居住的地方,慵懶適宜就是這裡的主旋律,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之後或是躺在陽台上看著藍天白雲發發呆,或是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陽光下細細品味,或是和客棧的老板娘絮絮叨叨地述說自己的開心和苦悶,或是到桃花溪邊、清明河畔和新結識的朋友喝個暢快淋漓。在這裡最能得到的身心放松,是整天穿梭於繁華都市的人們來這裡所感悟的。
行。楚雄彝族自治州位於滇中高原,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楚雄素來有“千裡彝山”和“中國人類的發祥地”之稱。彝人古鎮位於楚雄經濟技術開發區,扼守楚大高速公路入口,距昆明車程90分鐘,緊靠廣大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捷,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稱。
自駕車是近年來旅游熱潮中最方便和時尚的一種旅行方式。驅車游楚雄彝人古鎮,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自己開車可以走安楚高速公路或楚大高速公路,在程家壩收費站或楚雄西(達連壩收費站)收費站下高速路,均可順永安路到彝人古鎮。從程家壩收費站下高速公路,沿著320國道行駛15分鐘即到彝族古鎮;也可以從楚雄西(達連壩收費站)下高速路,順路直接走5分鐘就可以直達彝人古鎮。
游。彝人古鎮可謂濃縮了一個彝州,喬遷了一段江南。八大場館,40多條街巷,九大功能區,水體支系如織,楊柳依依,流水潺潺。前區主要景點有:梅葛廣場、桃花溪、咪依魯廣場、望江樓、古戲台、火塘會廣場、德運廣場、威楚大道、水源廣場等。後景區相繼推出:彝文化主題園、威楚樓、畢摩文化廣場、德江城、高氏相府、清明河等10余特色景點。
購。迤西咽喉上的彝人古鎮,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往日寂寥的楚雄西郊變得車水馬龍,商賈雲集,門庭若市、熙來攘往、游人如織。彝人古鎮的旺鋪得天時地利、得人脈聚集,微轉回身便能一攬雲南及全國的名優特奇產品,東南亞各國上千商家也搶灘彝人古鎮,古鎮沿街有印度、緬甸、泰國的經銷,僅緬甸商家就200多戶,全區珠寶、玉器無B貨;虎笙巷,古玩街各種民族民間工藝品,古玩藏品應有盡有。楚雄出產極富盛名的各種菌類產品,你在這裡可以吃到買到。當然最具彝族風情的刺繡、服飾等紀念品不可不買。
娛。這是一片熱土,這是一個熱情的民族,他們既保持彝家特有的民族傳統,他們同樣隨著時代的進步,有著時尚的酒吧、茶室、KTV、桑拿中心。如果你感覺這些是在大城市裡都能享受到的娛樂,那麼行走在古鎮大街你可以隨時進入手拉手邊唱邊跳的歌舞隊伍,這可是在大城市所沒有的,在這裡你可隨時和他們一起載歌載舞,不論你唱的專業不專業、跳得舞姿好不好看,你都可以加入這歡樂的隊伍一起娛樂。
早在2007年,彝人古鎮就被“台灣巨星影業”確定為影視拍攝基地。近日,彝人古鎮將作為楚雄州推薦項目之一,入駐“中國影視基地網”。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分。彝人古鎮將彝族風情和本土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築文化、旅游文化相結合,開發建設成為集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為一體的地方文化精品旅游景區。豐富的民族文化為彝人古鎮的文化活動舉辦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賦予了彝人古鎮文化旅游的靈魂,造就了中國大地上一個新興的旅游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