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形勢美,是人們單從形式條件來品評某一事物、造型設計的美與丑。雖然人們由於所處的社會地位、文化素質、思想觀念各不相同,但通過長期的生產與生活實踐,發現大多數人中存在某種想通的共識,這種共識就是存在價值,合乎邏輯的內容,美的形式規律與法則,並根據它來判斷事物、造型設計的優劣,以達到美的精神享受。
建築是造型藝術之一。中國古代建築是集建築設計、繪畫、雕塑於一體的藝術。幾千年來,我們的前人在建築設計、規劃、營造之中不斷地探索、發現、發展,創造建築的形式之美。中國古代建築以其獨特的傳統、技術,優美的形式而立於世界建築藝苑之中。中國古代建築的形式美之一,首先是中國建築追求對稱、追求均齊。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宮殿、宗教、民居、園林、陵墓等建築的平面、立面,這種對稱之美無所不在。對稱的構成能表達秩序、安靜和穩定、莊重與威嚴等心理感覺,並能給人以美感。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成書的《考工記》就記載周王城“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這裡所敘述的周王城規劃是方形對稱。中國歷代的都城規劃基本上是按這思路建造的。典型的有漢、唐長安城,元大都以及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從最南端的永定門向北經正陽門、天安門等五門五殿到鐘樓、鼓樓長達7.5公裡的中軸線。貫穿這條中軸線的東西方,排列著整齊的壇社宮殿、府第、寺廟、居民、胡同等建築。
宮殿建築以南北中軸線布置,前殿後寢,縱深對稱布局,增加了宮殿的威嚴、整齊、肅穆的環境氣氛。這種對稱之美,不但體現儒家建築思想,也強調了帝王權威的至高至尚,首都的雄偉、莊嚴、博大與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