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揚州文峰塔系樓閣式古塔

揚州文峰塔系樓閣式古塔

日期:2016/12/14 13:23:0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古塔

古塔

   在中國古建中,高聳入雲的寶塔不僅是佛寺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傳統古建中集建築、園林、書畫、磚木雕等藝術於一體的人文自然景觀。寶塔,最初源於古印度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築——窣堵坡,又名“浮屠”。自漢代以來,中國的佛塔形式多樣,主要以樓閣式和密檐式為主,這其中,最常見、體量最高大的是“樓閣式”塔。揚州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都屬於這一種類。

    樓閣式塔,類似樓閣,可攀登遠眺。層高從三級到九級不等,取奇數;塔身平面四角、六角或八角,取偶數。中國傳統數理學認為:奇數為陽,亦稱天數,奇數塔高向上接天;偶數為陰,亦稱地數,偶數平面塔身接地。塔中所含數字在這裡體現了古人尊崇天地陰陽的宇宙觀。而揚州工匠對中國傳統建築造型和技藝有著獨特的理解,因材制宜、因地制宜是揚州工匠的獨特之處,這些揚州工的特點在揚州的寶塔建築中同樣得到了體現。

    揚州市區僅剩的一座樓閣式古塔——文峰塔

    揚州市區樓閣式古塔目前僅剩一座,即城南文峰寺文峰塔。文峰塔始建於明萬歷十年(1582),其後曾遭遇過清康熙七年(1668)的地震、鹹豐三年(1853)的兵火,歷史上是屢次重修。而文峰塔的建造,傳說是為了留住揚州的人才,故其屬於古建中的風水塔。傳統意義上的風水塔一般是建於城市東南方,即風水上的“巽位”,古人相信要想地方多出文人才子,需在此處建塔。每當太陽升起時,位於古運河東邊的文峰塔長長的塔影就會橫在河面上,形如一道閘門,寓意留住揚州的才俊為家鄉多作貢獻。

    2001年,筆者對文峰塔進行測繪時得知:文峰塔高47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游客可拾級而上,憑欄遠眺。塔身每層每面均設有腳手洞和風燈洞,以便於工匠對其進行維護和室內照明。塔剎俗稱塔尖,或銅或鐵,文峰塔塔剎為鐵鑄,上有七層相輪,對應塔的層數。塔剎為紡錘型,是江南地區獨有的造型,塔剎頂部的葫蘆是明代建築常用於塔剎及建築寶頂的標志。文峰塔底層內可見精美蘇式彩繪,可惜塔外斗拱梁枋原有彩繪已被油漆覆蓋。總體來看,文峰塔去繁從簡,浮華洗淨卻又不失莊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