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日期:2016/12/14 13:29:1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築相比西方古典的石結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來講,整體耐久性較差,保存較難。這就使得木結構建築的維修、翻建、重建的頻率很高。若相應的傳統營造技藝消失,那麼遺存至今的傳統建築,包括大量的文物建築也終將消亡。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是由柱、梁、檩、枋、斗拱等大木構件形成框架結構承受來自屋面、樓面的荷載以及風力、地震力。至遲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代就形成了以抬梁式和穿斗式為代表的兩種主要形式的木結構體系。這種木結構體系的關鍵技術是榫卯結構,即木質構件間的連接不需要其他材料制成的輔助連接構件,主要是依靠兩個木質構件之間的插接。這種構件間的連接方式使木結構具有柔性的結構特征,抗震性強,並具有可以預制加工、現場裝配、營造周期短的明顯優勢。而榫卯結構早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建築中就已見端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